本报讯(通讯员 梁新昉)“十三五”时期,丰台区财政国库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蹄疾步稳深化国库改革
持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深化改革,为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深化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
率先在全市启动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实现所有代理银行、全部322家预算单位(包括街乡镇)、全部财政业务支付电子化全覆盖的区县。开通授权支付自助柜面试点业务,实现了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不出单位、不进银行”就能办理支付业务的目的,在全市达到领先水平。提高了财政资金支付效率,降低了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减轻了财务人员工作负担。
全面推进公务卡消费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加强公务卡管理有关注意事项的通知》和《关于修订区级预算单位现金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公务卡开卡张数和公务卡消费数持续上升。“十三五”时期,累计发行公务卡6977张,累计消费1.5亿元。
实现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将智能预警监控、行为监控、数据监控、实拨资金监管、会计集中核算监督融为一体,在全市率先实现对预算单位支付行为的全过程监控。2016年至2019年监控资金量分别为167亿元、207亿元、248亿元以及298亿元,有效地防止了预算单位花钱不规范的行为,降低了廉政风险。实现对人行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在支付流程各环节的风险控制,提升了财政监督管理水平。
握筹布画理好财政资金
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区财政国库对服务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科学调度财政资金,确保及时准确调拨到位。借助信息一体化手段实现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落实到位,调度资金涉及污染防治、新机场线配套设施建设、基层文化和医疗设施建设、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兜底保障等方方面面。仅2019年向全区396家单位拨付资金18.5万笔,累计金额503.7亿元。为应对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财政国库部门协调直达资金总体工作,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制定资金监控工作实施方案,确保特殊转移支付资金直达民生。
做好库款保值增值,增加财政收入水平。建立国库现金流预测体系,提高国库闲置资金使用效率。“十三五”时期,丰台区国库现金管理累计实施定期存款操作29期,操作金额775亿元,获得利息收入约3.25亿元,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
精益求精巩固国库基础
加强内控管理,规范运作流程,进一步夯实国库管理基础,为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严格规范财政专户和单位账户管理。“十三五”时期多次对本级财政专户开展自查清理,对乡镇街道存量财政专户开展专项清理督查,撤销了21个街乡镇级财政专户。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开展区属预算单位资金存放管理监督检查,签署“财政专户管理廉政承诺书”,建立长效约束机制。印发《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及资金存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公正透明的资金存放管理机制。
严格内控,规范总预算会计核算。“十三五”时期研究制定了数十项规章、制度、办法,梳理了12种业务链条,细化和量化了近百项具体任务,形成了强有力的内控制度体系。“十三五”时期贯彻落实修订后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总预算会计职能作用。对财政资金支付流程的规范性、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开展自查,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增质增效发挥国库分析功能
“十三五”期间,财政总决算工作实现新跨越,部门决算管理水平更加提升,反映内容更加丰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不断加强财政总决算管理。落实预算法要求,扎实推进支出按经济分类编制财政决算工作。加强财政总决算分析,数据报送级次实现全覆盖,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财政总决算对财政改革和预算管理的服务支撑作用。
着力提升部门决算管理水平。深入推进部门决算公开,除涉密部门,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区属一级预算部门决算公开“全覆盖”。在丰台区政府网站和部门门户网站集中发布决算信息,得到社会各方肯定,连续获得全市部门决算表彰。
扎实推进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印发《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地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合并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十三五”时期,逐步扩大试点,编制范围由2个部门扩大到全区所有预算单位,充分发挥现代财政国库分析报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