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把抗美援朝的故事搬上荧屏
——记战地记者殷乔芳
殷乔芳(左)与爱人。

  本报讯(记者 林瑶)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志愿军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了33个月,在战场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作为战地记者,在炮火中前进、在沙场上走笔,记录下真实的炮火硝烟,向国内传递朝鲜战场的信息,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他们与志愿军战士并肩战斗,一起冲锋,摄影机就是他们手中的钢枪,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他们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战地摄影队。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电影人,1952年,殷乔芳和其他同志远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进行拍摄,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主动请缨入朝进行战地报道

  摄像机就是我们手中的钢枪

  “1951年,我从华东军区(现南京军区)调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电影制片厂(现八一电影制片厂),参加总政电影培训班,当时授课的老师都是电影界的专业工作者,还有在延安参加过摄影记录的老前辈。”殷乔芳说,“其中专门有一课就是战地摄影,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内容就是:我们手中的摄影机就是战士手中的枪。”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为全面细致地反映出战争的真实情况,同年7月,结束电影培训班的殷乔芳同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其他同志一起组成战地摄影队,主动申请深入战场进行战地报道。摄制组一到朝鲜就活跃在战地上,开始拍摄空袭、谈判,及部队紧张的战备、后勤、生活等日常情况。经过一年的努力,新中国第一部战争纪录片《钢铁运输线》拍摄完成,影片真实记录了志愿军后勤官兵为了保障部队物资供给,不畏严寒、战天斗地,与敌人斗智斗勇的鲜活场面,成为我军极为珍贵和鲜活的战争史料。除此之外,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救死扶伤的英雄们、善待战俘等影片,多维度多角度记录下真实的战争史料。

  当记者问及在朝鲜战场的经历,89岁的殷乔芳记忆依旧清晰,仿佛就是昨天刚刚发生过一样。“入朝之后,我作为战地记者,几乎每天都处在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中。因为我学过英语,可以简单交流,所以派我深入战俘营进行拍摄。”殷乔芳告诉记者,“一开始过去,都不允许拍摄,我就放下摄影机,和战俘们交流沟通做朋友(拉近距离),先得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恶意。等到逐渐熟悉了,我就表明来意,告诉他们,拍摄影片主要就是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让远在他乡的家人们知道他们在战俘营的近况,不要担心。”

  殷乔芳用自己的真情感动战俘,记录下战俘营鲜为人知的故事,他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战俘营》在联合国、日内瓦进行放映,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军遵守《日内瓦公约》,尊重人权,实行人道主义优待俘虏的政策,也向世界证明人类可以找到一条不通过战争来解决分歧的道路,对世界的和平运动作出了贡献。“有战俘的家人来信说,看到他们在战俘营的近况很放心,更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殷乔芳说。

  手中的胶片就像战士的子弹一样宝贵

  新一代战地记者续写战地摄影队的神圣使命

  即使是在所谓的后方,也是险象环生,摄影队紧跟在冲锋志愿军身后,用镜头记录下珍贵的战争史料,殷乔芳就曾亲眼目睹战友高庆生为保护摄影机而牺牲。“当时突然遭到轰炸,摄影队同行的战友高庆生本来已经跑出去了,又折返回来拿摄影机,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殷乔芳有着些许哽咽和动容。“那时候,我们都用着有三个镜头、需要上发条的M型摄影机,已经是当时比较先进和稀少的设备,对我们而言摄影机如生命般宝贵。”

  天寒地冻的朝鲜战场,对于殷乔芳所在的摄制组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天一冷,摄影机的发条就转不动了,为了保证在关键时刻拍摄到关键画面,我都是把摄影机抱在怀里,用军大衣一裹,摄影机永远是沉甸甸、热乎乎的”。

  由于战场条件有限,对摄制组来说,手中的胶片就像战士的子弹一样宝贵,要尽可能用有限的胶片拍摄下最珍贵的影像资料。“作为战地记者,在战场上拍摄不像现在,可以为一个镜头反复打磨光影和机位,都是转瞬即逝的画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运用光影曲线、胶片运动等,凭借自己的敏感度寻找最佳且最安全隐蔽的拍摄角度,做到技术与艺术相融合。”殷乔芳谈到作为战地记者时在朝鲜的经历,总是滔滔不绝,“随时装好胶片、上好发条,拍摄战争影响是没有限制的。战士冲、我也冲,真正到了战场上,战士只想战胜对方,我们只想尽可能多地获得第一手影像资料。”

  “如果当时在战场上有像现在这样的摄像设备,我们一定能拍得更多、更好。”如今,他们的摄影机已经交到新一代战地记者手中,用镜头记录着人民军队的辉煌历程,续写战地摄影队的神圣使命。

  记者手记

  殷乔芳在采访时不止一次地提到:“经历过战争的考验,才更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才更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比起那些真正在前线战场上杀敌的战友们,我们的经历不值一提,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如果你没办法阻止战争,那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的永恒格言。纷飞战火中,有千千万如殷乔芳一样的“新闻战士”,穿梭在枪林弹雨间,用笔锋和镜头做武器,以尖锐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记录抗战故事、描绘歼敌画卷,去拨开战火硝烟中的迷雾,展示中国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力量,警示世人反思战争、珍视和平。

  魏巍先生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70年过去,鸭绿江水依旧静静流淌,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地记者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战地记者而自豪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防汛
   第05版:城治
   第06版:活力
   第07版:教育
   第08版:防汛
他把抗美援朝的故事搬上荧屏
30家“小憩驿站”挂牌 服务新就业群体
“与新童行” 两新就业群体子女受邀参与研学活动
丰台报综合03他把抗美援朝的故事搬上荧屏 2023-08-02 2 2023年08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