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瑶)7月31日上午,正值丰台区雨势最强的时间段,丰台街道游泳场北路社区杜尚烨穿戴好雨具出门巡街检查。“这会儿雨太大了,晚点儿再去吧!”面对同事的劝说杜尚烨说:“就因为雨太大了容易发生危险,我才要赶紧去看一看,心里才踏实。”
当天10点,杜尚烨在对辖区内主次干道、平房区、施工区、泥洼路段等易积水区域进行日常巡逻检查时,远远就看见东大街主干路西侧有一处地面颜色明显深于周边道路,走近一看才发现因雨量激增,根据目测估算,地面发生一处面积约4平方米、深1.5米的塌陷,陷坑内还有两辆共享单车,不及时处理,等到暴雨来袭将塌陷蓄满,后果不堪设想。
塌陷区域位于东大街43号院正门口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域,距离小区门口仅有不到10米,且北侧就是游泳场北路东口公交站,来往行人、车流较多,“第一步当然就是尽快把现场控制起来,避免人员没注意到塌陷受伤”。杜尚烨的最初想法是用警戒线拦截行人和车辆,但迫于雨势较大,围挡物资无法第一时间运到现场,“我们就地取材,用此处停放的共享单车圈出了一个长约30米的区域范围,并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在两端值守协调。”
随后杜尚烨现场联系街道上报塌陷情况,街道协调道路养护集团应急抢修队伍,不到半小时,抢修人员和施工铲车到达现场,开展路面勘测、填埋和地砖铺设等工作,下午2点该处道路恢复原样,车辆行人可以正常通行。
经过应急抢险队伍现场查看,判断道路塌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瞬时雨水量过大导致地下土壤层松动,造成地面局部塌陷。“按照以往经验,东大街沿线、东货场路、东营里二号院附近都是易积水路段,需要重点排查。”杜尚烨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冒着大雨在辖区内巡逻检查,“万幸没有人受伤,大雨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尽快采取措施应对,但更重要的是举一反三,查找还有没有其他安全隐患。”
记者于8月2日跟随杜尚烨再次来到塌陷路段,只见此时地砖铺陈一新、路面平整如初。“前两天我冒雨还车时看见这儿陷进去一个大坑,小杜一直守在这里几个小时,就怕有人遇到危险。”家住东大街43号院3号楼的杨有菊阿姨前来停放共享单车时告诉记者:“当天雨太大了,雨伞雨衣都没用,他就一直站在雨里,跟着抢险队忙活到下午,太不容易了。”
杜尚烨自退伍后便来到社区工作,今年已经是第13个年头,他不改军人本色依旧冲在一线,社区的叔叔阿姨们都亲切地说:“这小伙子真好,有什么事儿找小杜准没问题!”千头万绪的工作在杜尚烨看来就是要真心换真心:“家里有爸爸妈妈,来到社区工作,这里的叔叔阿姨也是我的家人。下雨这几天都是朋友圈步数第一,大概每天2万步,我们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是想给老百姓多一层安全!”
丰台街道1500余名像杜尚烨一样的工作人员在暴雨中奔走忙碌,守护着辖区百姓的安全。期间,丰台街道高频次开展隐患排查,疏散转移危房居民45户86人,在居民群中广泛转发防汛避险科普指南,确保周边居民知晓率达100%,狠抓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根据应急预案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人群做好防汛形势的精准判断,做到辖区内充分宣传,隐患全面排查,筑牢防汛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