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卢沟桥上,92岁高龄的郑福来老人殷殷嘱托:
历史须铭记 吾辈当自强
  游客现场聆听郑福来讲述“七七事变”那段苦难而不屈的历史。赵智和 摄

  编者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整整14年,中华大地上,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3500万以上同胞伤亡……面对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四万万”中华儿女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投身到这场挽救民族危亡的战斗中,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如今,78年过去了,硝烟散去,和平安宁,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任人欺凌,但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我们铭记在心,永不敢忘!经历百年大汛之后的永定河水一片安澜,800多年的卢沟桥岿然不动。微风穿越历史的沧桑轻拂耳畔,似在诉说: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原梓峰 李娜)78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卢沟桥-宛平城、长辛店红色文化基因,孕育了“硬气”的丰台人扛在肩上的家国情怀。 

  78年后的这天,家住卢沟桥西桥头的郑福来老人再一次走上卢沟桥,向往来游客讲述“七七事变”那段苦难而不屈的历史。92岁高龄的他在卢沟桥上殷殷嘱托稚气未脱的孩子们:“有两点不能忘记,长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能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 

  86年前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回望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郑福来老人历历在目。 

  “我那年不满七岁,经历了‘七七事变’,当时驻在丰台的日军到卢沟桥附近打靶演习,为什么中国的地方,驻日本全副武装的兵啊?”郑福来老人的提问振聋发聩。 

  “卢沟桥守军是二十九军三十七师110旅219团第三营,吃饭之前他们必须喊一句‘宁作战死鬼,不当亡国奴’。”讲到这里,92岁高龄的他依然慷慨激昂。 

  “每年的7月7日、8月15日我都要来这里讲一讲。”郑福来告诉驻足聆听的游客,“历史必须铭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日的中流砥柱,号召全民族抗战,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华夏儿女14年浴血奋战的成功!这是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说起那段不屈的历史,这位老党员的腰杆笔直。(下转03版)  (上接01版)

  1952年的春天,20岁的郑福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接待了美国著名记者爱泼斯坦,以见证人身份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民众的抗战史。自那之后七十多年间,在卢沟桥和宛平城近一公里的路上,郑福来先后接待逾七十国外宾、媒体记者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看到现场聆听的游客中有很多青少年,郑福来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很幸福,但是有两点不能忘记,长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能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你们要保卫国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能耐,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 

  “今天来到卢沟桥,就是想再看一下日军侵华的铁证,虽然之前在课本上学到过,但是来到这里内心的触动更大,老爷爷的讲解也让我感到很震撼,内心觉得会更加坚定地跟党走。”来自浙江湖州的13岁男孩吴忆浔说。孩子爸爸告诉记者,这是他陪孩子来北京旅游的最后一天,正好是8月15日本投降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历史不能遗忘,应该铭记,因为小孩子正处于成长期,三观也需要正确的引导,所以专门带孩子来到卢沟桥、宛平城和抗战馆参观,希望能够对他有所触动,激发他的报国情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生态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城治
   第07版:倍增追赶 合作发展
   第08版:健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丰台画卷正在展开
丰台打造“千亿级花卉产业”
历史须铭记 吾辈当自强
丰台报一版要闻01历史须铭记 吾辈当自强 2023-08-16 2 2023年08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