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出机遇,机遇就是商机。草桥村紧跟时代抓机遇,从种花田到建花城,率先搭建服务全国的花卉交易平台,打造全国首个销地鲜花拍卖中心,推动了产业跨越式发展。马连道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多元化发展,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的转型升级,村域总收入实现连年递增,村民人均年收入快速增长,实现了资源减量收入倍增。樊家村抢抓机遇,优化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以樊家村鼎业健康文化产业园为首,人才大厦、天坛生活广场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创建出一个独具规模的医疗健康、人才科技产业集群……”
本报讯(记者 李娜 实习记者 石萌 王一彤 通讯员 李洁思 李雅荣)8月24日上午,在丰台区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发展创新发布活动暨2023村书记论坛(第1期)活动现场,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史亚军对现场进行分享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案例一一点评,并给予高度评价。现场参加活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郜亮亮同样认为:丰台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发展实践是典型的都市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以积极主动对接、服务、融入城市产业实现集体产业转型升级,以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以区域统筹优化集体产业布局和集聚发展等典型特点。
活动现场,《丰台区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丰台区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街道管村”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力争到2025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平均年增长5%,进一步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推动集体经济从“瓦片经济”向“楼宇经济、服务经济、平台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赋能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20项任务助推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追赶
近年来,丰台区农村集体资产实力稳中有增,集体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丰台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53.8亿元,在当年全市14个涉农区中排在首位,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847亿元,同比增长5.2%,全市位列第二。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农民人均所得比全市农民人均所得高1.1万元,高出40%。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稳定,就业率92.2%。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丰台部分集体产业已疏解或拆迁腾退,集体产业面临过渡期难题,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倍增发展,势必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推动集体经济量质齐升。”区委农工委书记、农业农村局局长陈阳表示,《丰台区推动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行动计划》从智慧农业、产业协同、城乡一体化、政策改革创新四方面,提出20项重点任务,明确要以“推进产业高效开放发展”为主线,以深化区域“三农”领域改革创新为引擎,以完善农村集体监管服务体系为保障,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供给,加强重点功能区带动,提升农村发展能级,实现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追赶。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涉及智慧农业、产业协同方面的重点任务共11条。丰台区明确提出要加强都市智慧农业体系建设,优化张家坟农业园区等智慧场景建设;做大做强现代种业产业,挖掘“良种”内在潜力,挂牌成立“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优质粳稻育繁种基地”。推进都市休闲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畅游京郊”“京华乡韵”等品牌建设。推进传统市场转型升级,支持新发地市场发展净菜、预制菜生产加工项目。加快“生活场景+鲜花”新业态发展,支持花乡花木集团做大“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
产业协同方面,构建完善“行业部门+产业园区+街镇属地+商务楼宇”的全员招商工作体系,加大农村集体产业空间招商引资力度,搭建农村集体资产推介互动平台,加强集租房服务配套重点功能区建设。同时,实施农民增收各项措施,河西专项行动将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进一步统筹存量资源转型升级,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创新,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到2025年,丰台区农村集体经济平均年增长5%。”丰台区提出农村地区高质量倍增发展目标,将把农村集体产业圈层打造成为聚集金融科技、高端商务、人才资源、绿色宜居等高端要素和孵化基地的聚集区,河东河西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彰显首都优势经济、平台经济、服务经济活力的高品质示范区。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出台北京首个区级“街道管村”实施意见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两年前,《北京市街道办事处设立标准(试行)》出台后,丰台作为首个开展行政区划调整的区,合理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撤销河东三乡,设置26个街镇。目前,丰台区涉农街道19个,下辖42个行政村、5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管理农村地区成为街道一项重要职责。
两年来,丰台区不断深化城乡治理改革,加强管理模式探索实践,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方面坚持农业农村“四个优先”,强化区委对农村工作的高位统筹,成立农资委,加强“三资”监管力度,成立街道合作发展办公室统筹服务农村集体产业,选派“治理书记”扎根重点村蹲点攻坚,破解了一系列治理难题,推出了一大批创新举措。
“当前,丰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期。”区经管站党组书记、站长韩晶表示,为了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区委农工委、农业农村局联合区委改革办、区经管站等部门,制定出台了《丰台区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街道管村”工作的实施意见》。
韩晶说,目前,丰台区可视化平台共登记农村集体房屋资产2418处,总建筑面积1595万平方米,农村集体优质产业空间存量巨大。作为北京首个区级层面的实施意见,丰台区着眼农村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具有丰台特色的“美丽乡村”。《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街道管村”制度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用好特色资源,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在《实施意见》的基础上,丰台区还系统性出台《丰台区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指引》《2023年丰台区关于加强“街道管村”工作的任务清单》等文件,为探索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提供保障。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
租房9.5-9.8折,可免费换房一次,还能15天内免责退房。这样的公寓,在丰台区已经有8000套。本次发布会上,包括泊寓院儿成寿寺社区在内的4个社区和村,围绕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探索进行了现场分享,作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的一部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乡村振兴成果。
东铁匠营街道泊寓院儿成寿寺社区是丰台区首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万科泊寓北京区域负责人朱祥介绍,在这里,开展了全区首家“共青团城市基层组织改革试点”,组建第一批五个团属“青年社团”。丰台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揭牌后,陆续举办了双创沙龙、创业指导课程,提供资源链接等创业帮扶200余人次,这里已然成为了“青年居住+创新创业+文化消费”为一体的经济活力街区。
玉泉营街道草桥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刘宝杰对草桥村深耕花卉产业品牌进行了推介。据介绍,目前,草桥村已形成了以花卉产业为支柱,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商业租赁等产业齐头发展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把家门口打造成 “百花园”。而作为其龙头企业的花乡花木集团进一步转型发展,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合同收入3.2亿元,田间地头的传统花卉也逐步走向高精尖实验室,目前已获得花卉科研专利20余项,引进专业人才近200名。
太平桥街道马连道村党总支书记靳士刚介绍了以“物业促就业”推动居民自治的成效。据介绍,马连道村依托惠民物业,建立起“丰台区农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实现农村劳动力“人岗双向互通”。目前,惠民物业已先后承接12个老旧小区,管理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开发“马连道顺天”智慧社区品牌,提供“医食住行”各产业的便民惠民电商服务。
新村街道樊家村党总支书记安振辉则推介了该村通过畅通整合资金渠道、统筹利用扶持政策,以“城市更新+产业更新”赋能农村集体经济。他举例道,随着口腔医院的征地迁建、天坛医院的正式接诊运营,村委立即向区里申请,并在市区支持下,将村劳动力安置用地项目业态调整为医疗机构,打造了樊家村鼎业健康文化产业园。“村里各类集体经济资源被有效盘活,打造了独具规模的医疗健康、人才科技产业集群。”安振辉说,村里告别了“瓦片经济”,正在实现向“楼宇经济”的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