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现阶段,中国产业正面临禀赋、结构各异的多样化转型进程,从传统制造业到高科技领域,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各个行业都在积极寻求创新发展的机会。然而,这种转型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建立一套更富弹性的创新制度来适应多样化的创新需求。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于满足我国不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至关重要,它可以促进创新投入、推动技术转移与合作、保护创新成果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从而能够为我国丰富多样的产业转型过程注入活力。
当前,利用成熟的知识产权制度,西方国家已经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支撑背景下,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挖掘知识产权制度蕴含的巨大的产业创新驱动力,加速我国不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迫在眉睫,更意义重大。
通读《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理论与案例》一书,甚是觉得全书逻辑清晰,结构完整且严谨,方法运用合理,论证严密。而且,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学者在基础理论创新方面孜孜追求,尤其在结合中国现实情境、强化学科交叉方面体现出了当代中国学者的开放意识与责任担当,总体来看,该书有如下独特见解和创新之处:
其一,立足理论,找寻到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支撑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理论切入点,开辟了新结构经济学创新理论落地中国的新的试验田。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二十多年来,研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成败经验总结出来的,与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之间存在天然的契合关系。该书将知识产权制度有机嵌入新结构五类产业因势利导模型,形成了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一般发展范式,为丰富拓展及应用中国自主创新的经济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二,面向实践,以中国多元化发展的产业与企业实践为基础,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实施路径。该书聚焦新结构五类产业的典型企业,借助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手段,从微观角度考察企业自身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竞争环境时是如何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和实施的,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举措与实施要点,既为中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施提供了科学的经济学分析工具,也为中国五类典型产业制定因势利导的知识产权策略提供指导。
其三,展望未来,提出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前瞻策略与中国经验。新结构经济学来源于发展中国家产业转型的成败经验,也将服务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的产业转型实践,该书提供了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经济学理论自主创新在知识产权领域治理方略的窗口,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独立自主与互利共赢的全球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支撑。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融会贯通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实践,适应中国当下国情,服务中国产业转型实践及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上乘之作。其不仅有助于借助知识产权制度加速推进我国不同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对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符合自身产业转型需要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文/黄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