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卢沟桥乡
把厨余垃圾“留”在小区
厨余垃圾经过设备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特约记者 刘平/摄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颖)“厨余垃圾现在随收随投,都变成了有机肥,我们把厨余垃圾留在了小区。”连日来,在卢沟桥乡六里桥村莲怡园二区,刘振勇师傅都将当天收集的厨余垃圾全部投放到小区西侧的处理站。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排,卢沟桥乡在六里桥村试点建设了厨余垃圾处理站,能够实现莲怡园二区、六里桥十号院、北路一号院三个小区1万多户居民的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

  莲怡园二区属六里桥村回迁小区,有8栋居民楼,住户1453户、5000余人。自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小区第一时间翻建了9个投放点,分别配备4色标识垃圾桶和分拣桶,安排了10名专职垃圾分拣引导员,并制定“桶长责任制”,明确垃圾桶检查、分拣的责任。

  随着居民分类意识的提高,大量的厨余垃圾被单独投放,随着天气渐热,厨余垃圾污染明显,味道重、易滋生蚊虫,影响了桶站周边的环境。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社区引入了厨余垃圾处理站。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厨余垃圾处理站是由原小区垃圾站翻建而成,占地约100平方米,一层安装了整套厨余垃圾处理设备,二层暂时用于垃圾分拣和卫生清洁工具的存放。“每次投放厨余垃圾大概500公斤左右,能产出有机肥料约70公斤。”物业公司副经理张亮告诉记者,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采用半自动化处理,手动操控垃圾投放,随后自动降盐脱脂分离出油脂,筛拣出大骨头、塑料袋等其他垃圾。剩余的厨余垃圾将经过固液分离、干燥脱水、杀菌祛臭等步骤最终转化为棕黄色锯末状的有机肥料。

  “现在是在试运行,产生的有机肥料是由资源回收公司每半个月上门回收一次,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台处理能力更大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并对处理后的有机肥进行盐标检测,计划将达标的厨余垃圾有机肥用于小区及周边绿地的养护,彻底实现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无害化、零排放,在厨余垃圾产生的第一环节直接完成‘变废为宝’,降低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张亮介绍说,“经过处理的厨余垃圾不仅无污染、没异味,而且体积还减少了八成多,更便于存放。”

  此外,莲怡园二区还在小区外东侧小院建起了其他垃圾中转站,占地150平方米的大棚能同时容纳100多个标准垃圾桶,为周边5个小区服务。小巧的垃圾转运车每天负责把小区内的垃圾桶运到中转站,再把清洗干净的垃圾桶送回原地,而现场的工作人员则集中进行分拣垃圾、清洗垃圾桶,环卫车也直接到中转站来清运垃圾,既杜绝了环卫车进小区造成的扰民现象,也减少了小区内垃圾堆放,提升了居住和生活环境。目前,莲怡园二区每日产生的垃圾已减量三成,生活垃圾就地资源化率近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丰台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丰台·深度
   第06版:丰台·公益
   第07版:丰台·公益
   第08版:文娱·副刊
东铁匠营街道门禁系统巧解防控难题
把厨余垃圾“留”在小区
志愿服务小分队吹响垃圾分类“集结号”
党建引领“关键小事” 垃圾分类你我同行
退休社区书记做起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员
“环保小卫士”参与垃圾分类宣传
暖心物管会落地丰台北大地西区社区
南苑街道红房子社区用“环境指数”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丰台报社会新闻04把厨余垃圾“留”在小区 2020-08-21 2 2020年08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