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何秀仁,天津市武清人,1935年10月出生,1953年2月入伍,原66军198师594团2营8连战士,部队驻守在塘沽后移防秦皇岛。6月调到营部担任通信员,因工作学习成绩突出,年终荣立三等功一次,随即被调到团直警卫排,负责团首长和机关警卫安全。
1954年4月,经团首长批准,让我参加了“师炮兵侦察、测地、通讯训练队”的集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识图用图、测地器材应用和炮兵射击计算。为了跟上学习进度,我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两次摸底考试都取得了优秀成绩。
一次特殊的任务
9月底,已进入结业考试阶段,集训队队长突然通知我,让我明天到天津东局子师政治部组织科报到,去执行一次特殊任务。
我乘火车赶到军政治部组织处后,李明德副处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一同来报到的有197师组织科胡副科长、196师张干事、198师宋干事,还有一名朝鲜语翻译,连我共5人。
李副处长作动员,他说,“抗美援朝战争停战之后,我志愿军总部成立了‘志愿军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朝鲜政府和人民已在朝鲜各地相继修建烈士陵园。你们的任务是:去朝鲜寻找我66军赴朝参战时各连队埋葬的烈士遗骨,现场核实,绘图造册,为烈士遗骨移至当地陵园安葬,提供第一手资料”。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并指定胡副科长任组长,两位干事负责搜集资料填表造册,翻译担任协调联络,我为测绘员。因此,凡涉及与地图有关的工作均由我负责。要求我们不准再与单位、家人、朋友联系,一定要注意保密。
会后,给了两天准备时间。我除了准备个人随身物品之外,还特意带了几十幅军用地图和数百张绘图纸以及部分文具。
组织处给我们办理了去安东(现在的丹东)的火车票和出国介绍信。28日下午,我们在天津登上了去安东的火车。
因为我参军入伍就是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来,但由于已经停战,入朝参战的愿望未能实现,深感遗憾之际,没想到这次却给了我赴朝的机会,荣幸至极。为了完成好这次任务,我拿出笔记本,重温识图用图、绘制要图的知识,那一夜未睡。
到了安东的当天,已没有去朝鲜的火车,我们只好在志愿军办事处招待所暂住一夜。
停战一年多 战争的痕迹仍到处可见
30日上午,我们乘火车跨过鸭绿江,到达平壤后又坐了几个小时的汽车,才到达志愿军司政机关。这里是一条很深的山谷,机关办公多在山洞里,位置非常隐蔽。根据我们的公函,工作人员知道了来意后,给我们更换了可以在志愿军各部队通用的公函,介绍了各部队之间班车的发车时间。
在招待所里,根据我66军入朝参战的路线与区域,制定了由后到前、从西至东的寻找方案。为了安全便捷起见,我们在有火车的地方尽量乘火车,能搭部队班车时尽量搭班车,尽可能少向部队单独要车。
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停战已经一年多了,在经过战火摧残的朝鲜广阔土地上,战争的痕迹仍到处可见。城市、农村、工厂被炸成一片废墟;交通道路、桥梁被炸断;电力、通讯设施被摧毁。我们在昌道里一个小村庄附近见到敌人为了摧毁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变电装置,竟然投下三枚重磅炸弹,两枚在附近炸出了两个直径十几米、深四五米的大坑,一颗没爆炸的炸弹正巧砸在变电室的屋顶,此弹的引爆装置已拆除,药室已掏空。很多山林被炸成焦土,有的山头被削去几米。我们从上甘岭战场附近通过,借机下车查看,那山头上的岩石已变成粉末,地上覆盖着一层炸弹、炮弹碎片,上边寸草不生,大片农田根本无法耕种;大大小小的弹坑星罗棋布,被炸毁的坦克、火炮和军用车辆比比皆是。朝鲜的男性青壮年因为参军打仗伤亡惨重,年轻女性齐上了阵。我们在元山就曾遇到纯女性组成的一个步兵师,她们尽锐出战,清理战场,修复战争的创伤,建设自己的家园,我由衷地敬佩她们。
克服重重困难 寻回200余具烈士遗骨
我们的寻找工作困难重重。因为手中的文字资料大都来之连队文书之手,有的记载太粗略,有的有大地名而缺少具体位置,有的有具体位置又缺少大区域标示(这是在激烈战斗情况下记载的,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遗漏);二是我们带的地图,都是日本鬼子侵占朝鲜时绘制的旧图,大的地形地貌地物有所显示,而小的地物地标基本没有;三是由于敌机狂轰滥炸,把原掩埋烈士的现场炸得面目全非,早已无法确认,有的烈士尸体只留下一只手臂或一条腿……我们迎难而上,只要是我们烈士遗体埋葬的位置,就认真准确地登记下来。
在寻找遗骨埋葬位置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翻山越岭,到了现地我首先选制高点,利用指北针确定好方位和站立点,在大位置无误的前提下,依据文字记载与现场方位物,再与其他同志一起,确定烈士埋葬的具体位置后,我标绘在图上。多数情况因旧图不准,都需在现地画一份草图。一个寻找点跑下来,棉衣就被汗水浸透了。
我们所寻找过的地方,有平壤、定州、介川、昌道里、沙里院、德阳和元山等地。总之,我66军入朝作战的地域和运动路线,除三八线以南之外,基本都跑到了。 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寻找到烈士遗骨200余具,将全部资料移交给了志愿军驻平壤办事处。
1955年1月2日,我们乘火车回国。胡副科长把我们入朝工作情况向李副处长作了详细汇报。同时,对资料整理工作做了分工。其他同志在制表填表工作完成后,都批准回原单位了,照表绘制附图的任务交给了我。
因为烈士遗骨埋葬的位置分散在广大地域,入档资料按规定不准用大幅地图。每一张表上填写着十几位烈士遗骨埋葬的相关数据,每一名烈士需附图一张。每幅图要经过先绘底图、再钢板刻制、最后付印成图三道工序。我对工作却没有丝毫懈怠之意,精心画图近一个月。圆满完成了数百幅图的绘制任务后,于2月初,带着组织处特意写的表扬信,顺利地回到了团司令部。
一晃70年过去了,我能为志愿军烈士的英灵得以安息,为了让那些痛失亲人的烈士家属得以安抚,为了实现志愿军老战士们的心愿,为了表达全国人民对英烈的崇敬,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感到无比欣慰。
(口述/何秀仁 整理/区军休十四所 陆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