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晨娟)“宛平博物馆之城”项目正式启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华区纳入建设规划、街道留区税收提前完成本年度计划任务、实现“1+1+2”格局……今年以来,宛平街道立足独特资源禀赋,深挖辖区红色文化内涵,创新探索“三横一纵贯宛平”街区发展思路,谋划形成“一城三区汇精华”产业定位,积极开展实地走访、政策上门,持续推进高新企业迁入工作,以深厚文化底蕴助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丰台区宛平街道位于北京西南永定河畔,22.78平方公里的辖区,与石景山区、大兴区、房山区三区相衔接。这里交通便利,铁路、公路、城轨纵横交错,京广、京九、京石、京山、丰沙等专线蜿蜒交织,横向有梅市口路、京港澳高速、京雄高速三线并进,纵向为西五环贯穿全境,作为“京港澳高速进京第一街”和京雄高速起点站,宛平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这里底蕴深厚,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宛平城和卢沟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毛泽东号”机车展室,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等坐落于此,历史在这里驻足,伟大的抗战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这里风光旖旎,北京母亲河永定河丰台段全长14.3公里,大部分流经宛平,宛平街道是丰台区唯一横跨永定河两岸的街道,宛平湖、晓月湖、园博湖湿地等水域景观和晓月郊野公园、绿堤郊野公园、紫谷伊甸园、北天堂滨河公园点缀其中,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希望。历史、文化、艺术、生态和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在这里交相辉映,点亮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
党建引领 提升服务
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
宛平街道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建立领导班子联系规上企业制度,“班子成员到企业一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整理成问题清单细分到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压实责任到人,明确办结时间,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宛平街道合作发展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1-7月份,宛平街道共开展走访调研7次,召开企业座谈会6次,就安全生产、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融资、用电、用地等各种问题,为企业送服务、强信心、促发展,使企业少走弯路,为企业提供最优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宛平街道成功实现北京城建混凝土有限公司税务关系迁入我区,持续推进北京今日影响体育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迁入工作,预计2023年10月落地。还有两家公司已迁入中关村丰台园,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后将落户宛平街道,截至目前,已实现引进1家、推进1家、储备2家的“1+1+2”格局。
全域整合 创新破局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宛平街道辖区地理上整体为沿永定河从北至南的狭长区域,交通发达、路网密集,人口密度相对河东更低,人地比例较高,发展潜力巨大。作为国家抗战纪念活动承载地,宛平政治地位重要,政治功能突出,辖区内有多家市级重点单位。宛平街道深挖文化资源,坚定融合发展,结合辖区地理、交通、人口、重点单位等四要素,根据目前辖区发展现状,探索出“3113”特色发展思路,即“三横一纵贯宛平,一城三区汇精华”。
据了解,宛平街道兼具历史人文以及区位交通的各项便利条件,尤其在大片区的空间格局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三横一纵”四条交通要道构成的“丰”字形支撑而成,在经济发展上,街道结合辖区空间地理特色、目前发展现状,作出了“一城三区汇精华”的思考和谋划。“一城”,即启动实施宛平博物馆之城建设。“三区”,即构建世界著名品牌汽车公司中国体验中心、电竞产业等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区;建设“两湖四园一湿地”滨水娱乐休闲区;推动工业科技、环保生态与美丽乡村相融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区。
凝心聚力 提效争先
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万年永定河的自然禀赋赋予丰台“大气”的精神气质,卢沟桥-宛平城和伟大抗战精神孕育了“硬气”的丰台人扛在肩上的家国情怀。宛平街道依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精华区和宛平博物馆之城建设,着力打造“一矩、一角、一带、一环”的发展格局。
其中以卢沟桥、宛平城为中心,建设宛平博物馆之城形成“一矩”,打造红色文化打卡地,形成抗战主题历史文化街区,助推辖区红色经济发展;依托中直机关住宅区和中关村丰台园建设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形成“一角”,在卢沟桥村园博园地铁站北地块打造“合生汇”品牌大型商业综合体,与园博园依文城堡新国潮、卢沟桥宾馆城市更新等项目组成尖端消费增长极。充分利用永定河贯穿辖区全域所形成的晓月湖、宛平湖水文资源形成“一带”,塑造新兴绿色休闲河岸经济。将落户宛平街道的丰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生物质能源中心项目作为“一环”,重拳出击、治理提升,打造永合庄村现代物流、智慧仓储,北天堂村特色民宿、文化旅游、农耕体验,充分彰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以民为重 问需于民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宛平街道紧扣实现民生福祉、生态质量、社会治理的改善提升,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使人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充分展现出新时代的新气象、新作为。
宛平街道以宛平城解危腾退为突破口,调整功能业态,整治周边环境,释放更多富有历史价值、旅游价值、教育意义的优质空间,引导重点项目实施,以红色文化内涵激发新的增长动能,不断完善“红+绿”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永定河贯穿辖区全域所形成的晓月湖、宛平湖水文资源,打开生态经济大门,推广亲水娱乐项目,举办龙舟赛,打响宛平牌,让参与者在欢声笑语中体会水上运动的乐趣。依托永定河沿岸汇集的晓月郊野公园、绿堤郊野公园、紫谷伊甸园、北天堂滨河公园以及园博园湿地等大面积绿色生态资源,引进露营、烧烤、垂钓、户外活动、亲子课程等热门休闲娱乐项目,满足城市居民亲近大自然需求,塑造新兴绿色休闲打卡地,极大提升城市综合吸引力,成为“两山”理论实践绝佳体验地。
未来,宛平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持续宣传推广宛平招商引资好政策、创事干业好氛围、休养生息好环境,全力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让广大投资者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努力在新时代首都发展赛道上全力奔跑出丰台速度、丰台效率、丰台质量,从“蓄势夯基”“提速增效”最终实现“跨越崛起”,为高质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台篇章贡献宛平力量。
街镇档案
宛平街道
宛平街道位于丰台区中西部,北与石景山区衙门口村毗邻;东与看丹街道、卢沟桥街道交界,毗邻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南与大兴区高家堡村接壤;西与房山区大宁村,丰台区长辛店街道、北宫镇交界,面积 22.78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万人。
因境域内有宛平城,故名宛平街道。宛平城初名拱极城,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太监武俊督工建造而成,取“保卫京师之桥头堡”之意。明清两代隶属宛平县,1928年,北京改称北平,原京兆地方所属各县并入河北省。1928年12月31日,宛平县公署迁至卢沟桥拱极城内,1930年拱极城始称宛平城。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宛平城沦陷。1948年12月14日解放,16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丰台分会军管。1949年1月属丰台区管辖,初设镇,后改为行政村,分属卢沟桥乡、卢沟桥街道办事处管辖。1990年6月设立宛平城地区办事处。2005年老庄子乡撤销,并入宛平城地区办事处。2021年7月18日,丰台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宛平城地区办事处,设立宛平街道办事处。
宛平街道下辖社区11个、村3个,所辖河道3条,分别为永定河、永定河灌渠、黄土岗灌渠。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宛平城和卢沟桥,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赵登禹将军墓、大王庙。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还有抗日战争石鼓园等纪念场所。有宛平湖、晓月湖等水域景观和绿堤郊野公园。主要单位有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丰台区河道管理二所、北京六建物资分公司、北京建工博海有限公司等。辖区内交通发达,路网密集,铁路、公路、城轨纵横交错,京广、京九、京石、京山、丰沙等专线贯穿境内。
■ 区党史办 供稿
丰台地名故事
“宛平”表达良好的愿望或赞美
丰台区的原“宛平城地区”,以所在地宛平城为名。说到“宛平城”的语源,就不能不追溯“宛平县”的沿革过程与“宛平”一词的含义。明末以来的宛平城与卢沟桥,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辽代会同元年(938)十一月,把军事重镇幽州升为陪都。南京开泰元年(1012)十一月,改幽都县为“宛平县”。从这时起一直到1952年9月被撤销,“宛平县”连续存在了940年,尽管期间所隶属的州府有所变动,但它的名称始终未改,并长期作为倚郭县存在。
关于“宛平”的语义,明代《宛署杂记》说:“盖取《释名》云: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有以土地比较平坦或局势平稳安定而得名之意。东汉刘熙《释名》中的“释州国”篇,原文是“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广”。意思是先秦时期的燕国在北方,那里有平坦广阔的沙漠。“燕,宛也”是说“燕”字的语音和“宛”相近,这是刘熙根据语音解释事物命名原因的统一行文方式。比如,“释水”篇称“沟,构也,纵横相交构也”,但“构”与“沟”显然并没有必然联系,它只是为阐发“沟”的某种特征而做的转折或铺垫,“宛”与“燕”的关系也是如此。但“宛平”二字组合起来足以表达良好的愿望或赞美,因此在将近一千年之后的今天仍在使用。
“宛平”之名一直不改,但“宛平县”的治所却几度迁移。在人们的印象里,大兴、宛平两个“倚郭县”的治所理应位于都城之内,但《永乐大典》本《顺天府志》引《元一统志》记载的方位却表明元代大兴县治所应在今和平门外琉璃厂海王村附近,宛平县治所应在今复兴门外真武庙头条、二条一带,而金代的情形也许和元代相同。明洪武三年(1370),宛平县的治所迁往北平府城西北的丰储坊。
1929年3月宛平县治迁到位于卢沟桥以东170米的“拱极城”因此才有了“宛平城”之称。拱极城建成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以“拱卫北极”亦即拱卫京师之意为名,扼守着经卢沟桥到北京城的交通要道。《明崇祯实录》记载: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庚申亥刻(1643年1月14日21-23时),“拱极城刀伏有火光二寸许”,就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件异事。这座城只有东西二门,分别称为“顺治门”与“永昌门”。清代的于敏中说:“拱北城本朝更名拱极城,复改永昌门曰威严。”对照前引《明崇祯实录》可知,明末已有“拱极城”之名,清代只是改“永昌门”为“威严门”而已。极为巧合的是,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被李自成起义军推翻,进入北京的大顺政权年号为“永昌”,随后把大顺政权赶出北京的清朝又以“顺治”为进关后的第一个年号,令人颇有一语成谶之感。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进攻卢沟桥、炮轰宛平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或称“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由此开始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这时到1948年12月,宛平县治所迁到长辛店,此后再迁到今门头沟区大台村。1961年3月4日,宛平城和卢沟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在宛平城内修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来源:《丰台地名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