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榆投集团持续支援涿州园区防汛善后工作 支援队员纷纷表示—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必须共渡难关”

  本报讯 7月31日的特大洪水灾害突袭西南物流中心涿州园区的那一刻,人们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村党委与榆投集团的领导和员工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尽最大可能全力保护人员安全与库区物资安全。

  从惊慌到冷静到行动

  “一开始,雨越下越大,街上的水涌了过来,我们立刻组织起来,用沙袋堵住东区大门。但很快,库区的东大门就崩开了,一瞬间,大水汹涌、污泥漫灌,不到半小时,夹杂着树枝污物的洪水,就从没膝到了齐腰,紧接着库区的北墙突然被洪水冲开了100多米,大水迅速涨到了齐颈深……真的可怕,谁也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后来才知道这是148年以来最大的洪灾。”榆投集团西南物流公司当时在涿州园的相关负责人一说起7月31日那天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涿州库区的月台高度为1.2米,但当时的洪水一下子就漫过了月台,中区的9号库、10号库被淹了40-50厘米,许多图书排架都被冲倒了,大量的图书被冲到了水里……“惊恐、悲伤、无奈甚至是有一些绝望。”那种心情或许是没有亲身经历者无法体会的,“刚刚报告了几句灾情,手机信号就突然消失了,与外界失去了所有的联系,我们几乎不敢相信眼中看到的一切。”

  “我们很快冷静下来,马上组织在场的党员干部与员工,迅速转移一部分即将被洪水淹没的图书,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同时,为保护重要的数据,把电脑等重要的办公设备搬运到地势更高的办公区。”7月30日就抵达涿州园区应对汛情的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大水围困、断电、断水、断网与外界通讯中断,我们必须有序自救,把现有的粮食、饮用水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全力保障园区内受困客户与所有员工的安全。”

  7月31日当天,洪水也困住了在园区的一部分客户,园区在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村镇派出了冲锋舟,成功地将客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不间断与外界尝试联系的同时,8名党员干部以绳索相连在大水中艰难步行25000多步探索园区外面的路,并最终成功将30余名受困员工送回家中,“洪水波涛中的25000步”成为员工难忘的记忆。随着部分电力与通讯的恢复,园区派出了专车接送在附近的员工上下班,保障灾后库区清理与生产恢复工作。

  每个人每天都要走上四五万步

  在通往库区的道路勉强可以行车后,榆树庄党委、村委会、榆投集团领导班子集体第一时间进入涿州园区慰问。同时,集团专门拿出了一笔资金拨付给西南物流应急救灾使用,并依照受灾的具体情况,集中人力、物力,紧急从集团各单位、各部门统筹调配救灾物资送到一线。连日来,集团公司为受灾园区提供了猪肉、牛肉、鸡大腿、面包、火腿肠、大米、排骨、食用油、桶装水、矿泉水等数十吨的生活物资。集团各单位自8月7日派出首批党员及志愿者抗灾救援队之后,又先后从榆构、国数、物流等在京及在河北的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与志愿者前往西南物流涿州园区,累计投入抗灾救援1300余人次。

  源源不断的支援队员与物流员工一起全力推进污泥清理、洪水抽离、下水道疏通、泡水图书的分拣转移清点,生产用电、用水,生活用电、用水的恢复工作。“我们一开始真的是发愁呀,面对这么大量的被污水浸泡的图书,什么时候是个头呀?集团派来的救援队真的是我们的救星。”物流库区一位组长说,“救援队的同志面无惧色,各个奋勇争先,一来到这边就投入到现场的工作中,面对洪水带来的腥味、臭味与被泡图书的霉味,他们不仅不惧脏累,更是开足马力争分夺秒地拼命干,从清理淤泥、推水擦地,到搬运发霉的图书,以及及时清点……如今,库区的地面全都干净了。如果没有来自集团各单位的这些救援队,这一切都不可能这么快地做到。来自集团各单位的支援人员在一起团结一心,密切配合,大家的心里都是暖暖的。”

  搬运整理图书要做到干湿分离、归类分拣,每个人每天都要走上四五万步,许多人的脚上都起泡了,贴上创可贴继续干。每个人的身上污渍、泥水、汗渍,来不及清洗,一圈又一圈地叠加……“你背上都生花了!”“你也是,你这个叫汗泥花吧!”他们有时会挥一挥满脸满身的汗水彼此打趣。

  “比原来的工作量还大,但感觉干得更起劲”

  “我在这里干的比原来的工作量还大,但感觉干得更起劲。”61岁的支援队员徐文才在北京榆构工作了30余年,他说,“因为我是来救援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河北榆构的冯光明、榆构建筑的张勇利与榆构工程的牟亚臣都说:“我们也是这样的感觉,在这里我们两人一组,每组一天搬运的图书至少20吨,看到受损的图书大家心里都难过,都想多干一些,尽可能减少损失。”孩子发烧住院、老婆出差,来自北京国数的霍召东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到救援队中,“孩子就给姥姥照顾了,我觉得这里更需要我,来了看到现场的情况,这里真的是太需要人了,我就觉得我来对了……”国数员工滕达得了湿疹,大家劝他不要来,但他说:“我年轻,没事的,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物流员工刘金莉的家就在库区所在的涿州码头镇,洪水冲毁了她的家。“我现在不去想家里的事了,家里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只有单位了,单位就是我的家,也是我的依靠与希望……”杨旭男与丈夫范炳旭都在物流库区工作,家中从地下室到二楼都被大水浸泡了,二楼的地板已经坍塌,家中老人带着他们4岁的儿子只能紧急转移到北京市区。“我们两口子都选择留在单位救灾,因为这里更需要我们。”范炳旭说。在库区像这样夫妇俩都坚守在一线的还有很多。

  “企业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必须共渡难关,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让一切都好起来!”这是在救灾与灾后恢复工作现场听到最多的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版

    

主办: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网站标识码:1101060001

京ICP备2001370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30号

运行管理:北京市丰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社会
   第05版:城治
   第06版:倍增追赶 合作发展
   第07版:宛平史话
   第08版:教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重新开园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必须共渡难关”
新发地打造大型农贸市场转型升级新样板
“创业丰台”赛前培训为参赛者充电赋能
丰台报社会04“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必须共渡难关” 2023-08-18 2 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