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张馨予)打造商业航天、未来食品、智能应用等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校地战略合作人才智库,构建“一轴、一园、三特色产业、一门户站点”的“1131”产业发展格局……8月28日上午,和义街道召开“和美与共,义道同辉”地区“倍增追赶、合作发展”大会,汇聚38家企业、5所高校、16家委办局、12家共建单位共谋合作促发展。现场,发布31项街道级服务包清单、50项街道级城市场景机会清单,与5所高校相关部门、学院建立人才对接机制,与辖区55家单位成立“和义街道合作发展战略联盟”,进一步培育功能性街镇力量,做好南中轴腾笼换鸟“大文章”。
构建“1131”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和义街道位于南中轴地区,以中轴线为骨架,东西对称布局,北依首都商务新区,南临航天一院。全域位于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范围内,传承皇家苑囿历史文化脉络,生态环境优越,辖区绿化率近70%,呈现开窗见景、生态会客场景。辖区交通便捷,南北贯穿南苑路和地铁8号线,途经12条公交线路,北侧直抵南四环,东西向通久路即将贯通。
原来的五金机电城、北方世贸鞋城、棉布辅料市场等人声嘈杂、环境脏乱的批发市场商贸业态,如今,已逐渐转型成为拥有航天、科技、食品等的综合创新园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和义街道立足南中轴功能定位,着力构建“一轴、一园、三特色产业、一门户站点”的“1131”产业发展格局。即,“一轴”是指以南中轴发展为引领,落实服务首都功能,布局国家文化展示、文化交流片区,展现南中轴文化风貌。“一园”是指展望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远景规划,探索发展以绿色生态为基底的文旅、休闲、低碳产业,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三特色产业”是指加快培育和发展辖区特色产业,包括航天科技成果商业转化、未来食品和合成生物技术、智能应用产业研发创新技术。“一门户站点”是指以和义地铁站为门户站点,在400至800米半径内建设绿色交通系统、城市客厅、连续慢行系统、特色文化风貌,打造活力示范街区。
“我强烈感受到丰台区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的势头,依托首农食品集团与新发地市场等优势资源对我们在未来食品研发方面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撑,希望加入‘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的大军中,能为丰台区的发展作出实际贡献。”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赵燕说。 (下转03版) (上接01版)
建设校地合作人才智库
集聚高校资源助力重点产业发展
和义街道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5所高校的相关部门、学院建立了人才对接机制,践行“欢迎学子回家”活动,激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智力资源。
据了解,7月10日,丰台区与8家在京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启动“欢迎学子回家”系列活动,和义街道同日与清华大学签订党建共建合作备忘录。8月中旬暑假期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社科学院的博士、硕士学生组成清华赴和义街道实践支队来到和义街道,围绕接诉即办、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联合开展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人才智力资源优势,为解决基层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实现青年人才培养与基层治理创新双向赋能促发展。
和义街道围绕地区主导重点产业方向,与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进行人才合作,在党建共建、商业航天、未来食品技术、南森公园建设、优质社工培养等领域建设人才智库,招揽“学子回家”,助力辖区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
成立“和义街道合作发展战略联盟”
发布50项首批街道级城市场景机会清单
现场,“和义街道合作发展战略联盟”成立,涵盖地区各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共55家单位,搭建起产业发展、行业孵化的平台。同时,为充分发挥“服务管家”作用,和义街道在会上发布第一批街道服务包清单和城市场景机会清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和各层次人才的发展动能,凝聚地区发展合力。
“希望联合航天供应链企业、航天研究所及高校、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在和义组建商业航天合作发展创新联合体,开展务实合作,并以丰台政府为主导,引入社会资本,创建实体合作平台,实现丰台区商业航天产业的倍增追赶。”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康永来表示。
据了解,首批街道级城市场景机会清单共50项,建立供需良性互动机制,提供更多资源共享、合作发展机会。其中,城市场景空间资源清单10项,涵盖孵化器、商业办公、双创载体等空间资源,建筑面积达12.5万平方米;城市场景需求清单7项,涵盖地铁站周边整治提升、环境治理、充电设施建设等项目,预估总投资1115万元;企业能力清单16项,涉及10家企业,涵盖航天运载发射、智能仓储物流、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企业协作清单17项,涉及7家企业,提供264个实习和就业岗位。
和义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说,丰台区上半年高质量发展成绩振奋人心,和义街道坚持服务首都功能和南中轴功能定位,打造城市结构性生态绿肺,成为再现“南囿秋风”、建设绿美中轴线的生态和义;坚持服务丰台高质量发展,聚焦商业航天、未来食品、智能应用产业,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产业格局,成为广聚英才、成就梦想的创智和义;坚持为民服务初心,持续完善基础、美化环境、保障民生、提升品质,打造站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和美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