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曹晶瑞 裴剑飞 姜慧梓)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词。在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窦晓玉谈到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新,就是创新、创造。质,就是品质、质量。新质生产力就是用新技术来催生更高品质的新产品、新服务,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来催生新模式、新动能,最终实现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乃至催生出新的产业。”
窦晓玉表示,我国航天主营产品是导弹、火箭、卫星、飞船、空间站,这些航天器的研制、生产、运营要持续地在AI、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性方面实现新突破。同时,航天产业在科研生产、经营发展模式方面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资源要素的新配置。
窦晓玉介绍,近几年,国家和地方都对商业航天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政策。我国商业航天步入快车道,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共同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特别是在航天产业资源丰富的北京,商业航天的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当前,北京已聚集了上百家商业航天企业,落地的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到70%以上,已经形成了商业航天南箭北星的产业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