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位列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首位。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原创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用时间测量精度
高端数控机床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枢纽和制高点,代表国家先进制造业的未来。于旭波介绍,重庆理工大学以“时空转换”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时间测量空间”的原创学术思想,研发出超高精度、超高分辨率的位移传感技术——纳米时栅。
“纳米时栅的测量精度最高可达±0.06角秒,相当于达到一个圆周360度内,任意1度的六万分之一,达到了现有检测仪器水平的极限,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精密位移测量技术的自主可控。”于旭波说。
“通用技术国测时栅2022年4月正式开始运营,纳米时栅产品广泛应用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计量检测等领域。使用了纳米时栅产品的数控机床,定位精度提高3倍。”在于旭波看来,这是通用技术集团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赛道中抓住新机遇的成功探索。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对于企业来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道必答题。
“以工业母机为例,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机器,而是一条智能化的生产线。”于旭波表示,2023年通用技术集团在工业母机领域投资了20多亿元,一期改造完成了260多台关键设备和仪器,大幅提升了高端产品制造能力、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以通用技术沈阳机床为例,车床车身加工数字化柔性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整体加工效率提升近70%,关键位置直线精度提升了20%,关键位置垂直精度提升了40%,大幅提高了零部件加工精度,满足了下游用户对自动化的生产要求。”于旭波介绍。
铺就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纺织行业是仅次于石化行业的第二大污染行业,印染环节的碳排放占纺织产业链总碳排放的36%。近年来,原液着色聚酯纤维用于纺织品加工,省去了印染工序,具有突出的减排减碳效应。
于旭波称,这种技术适用于现有的所有化纤品种,但这种有色纤维主要采用色母粒着色技术,在深色、细旦、高强等高品质纤维产品生产中存在困难。通用技术中纺院牵头联合中国石化和一家地方企业,共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品质原液着色聚酯原位法连续聚合技术应用”,将历经7年技术攻关的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
用好三类人才 释放发展动能
关于如何用好科学家、工程师、技能人才这三类人才,于旭波认为,要构建科技人才管理“通航体系”。通用技术集团遴选了包括11名领军专家在内的400多名科技人才,在集团全系统打通了科技人才发展通道。
于旭波谈到,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战略重组了沈阳机床,进行了全员竞聘,调整后的薪酬主要向技术人才倾斜。“在招聘的过程中,有的技术人才竞聘到了管理岗位,后来我们把技术人才的一些待遇公布后,他们就来找企业谈,表示愿意继续保留技术岗位,不愿意去搞管理工作。最后我们的政策就是让他们回到技术岗位。我们现在对技术岗位给出的薪酬比普通岗位的薪酬平均高出40%。”于旭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