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门超)“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有人选择旅游出行,有人在家团聚、陪伴家人,但是也有人选择坚守岗位,默默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守护城市的正常运转,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在平凡岗位上描绘出劳动者最美的模样。
全天值守保障城市运转
“五一”假期进出京旅客大幅增长,人流、车流、物流增加,城市火灾和森林火灾风险等级高,城市运行压力加大。丰台区各级领导干部以节为令,坚持“干部在岗、群众过节”,落实全天候值守,全力做好“五一”期间保障工作。每天逾2万人的坚守,让全区劳动节期间整体运行平稳。
做好事前部署。我区于劳动节期间启动应急机制,节前按照市、区两级工作部署,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应急办启动“三办联办”工作机制,贯彻落实区领导关于隐患排查、柳絮湿化、应急值守有关指示要求,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五一”劳动节期间应急值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严格落实重点时期应急值守工作规范,执行三级24小时领导在岗带班、专人值班制度,按照值班值守应知应会有关要求,及时应对处置遇到的突出情况。
加强值班值守。为进一步掌握全区活动情况,区应急办要求公安、文旅、园林、商务、体育等部门,每日报送劳动节期间区级群众性活动开展情况,并针对活动情况实时利用视频系统进行巡视。
强化信息收集。持续加强对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城市火灾防范、交通事故、燃气安全等重要敏感信息和突出情况的发现、核实和报告,区应急办第一时间做好信息流转工作。每日汇编区级《值班快报(专刊)》,对假期旅游和消费情况以及城市运行保障工作进行梳理。
用好统筹调度。劳动节前,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应急办联合召开风险会商会,邀请区文旅局等服务保障重点部门分析研判假期风险,夯实工作措施,提出意见建议。节日期间,每日对西站、南站、丰台站运送旅客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协调属地提前做好大客流应对工作。每日17时的视频调度会,区领导“点穴式”调度,区规自分局汇报河西地区地质灾害摸排情况。
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五一”假期期间,西罗园街道四路通志愿服务队成员驻扎在北京南站为进京人群义务指路。该队伍以“四路通,路路通”为口号,成立于2023年7月14日,自成立以来已服务旅客千余小时。
四路通志愿服务队在北京南站南广场成功举行了新队员入队仪式并向南站周边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表达敬意。入队仪式前,指路队队员对新成员进行了志愿服务岗前培训,从标准的礼仪规范到日常的英语交流,从详细的道路指南再到专业的急救知识,手把手地指导大家操作练习,并逐一通过了严格的考试,为之后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随后,四路通志愿服务队为在南站地铁口值守的小哥递上一瓶矿泉水,同时也为人行道上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为奔忙于城市路上的公交司机递上一瓶矿泉水,“谢谢”和“不客气”是志愿者和劳动者之间最温馨美好的话语。
“四路通志愿服务队不只是一支队伍,更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不断壮大的四路通志愿服务队不仅是对社区志愿服务能力建设的加强,更是对辖区志愿服务实现网格化的完善和补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加入四路通志愿服务队,将这面飘扬的旗帜、不朽的精神不断传递下去。
做好公园环境养护
“绿”是城市的底色,也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五一”假期,为维护整洁、优美的公园环境,各大园区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确保各园区设施完好、绿化环境整洁,让公园广场成为市民假期的好去处。
王春鹏是从北京园博园筹建时期便坚持在岗的一名保安员,如今管理着90多人的保安队伍,在占地513公顷的这片土地上,王春鹏已奋斗了10多个年头。他熟悉每一片林地、每一座房屋、每一条山沟……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王春鹏每天天不亮就上班,说不定什么时候下班,晚上10点多回家是常态,要是赶上汛期,干脆就吃住在单位。
每日检查当天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一天下来,即使开着电瓶车,他的步数也要2万多步。他还要小结当周工作完成情况,梳理问题和不足,拟定下周工作计划,及时与安保主管部门沟通,并安排落实相关要求。
守护百姓身体健康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为方便患者节假日就医,丰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医务人员忙碌在临床一线,一如既往、全心全意服务患者,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5月3日下午五点,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白静医生值班值守,接诊了一位79岁老人。在问诊过程中发现老人精神状态不佳,几乎睁不开眼,从家属口中得知老人最近发烧,一直迷迷糊糊。
随后白静给老人听了心肺,与护士孟亚楠给老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心率异常,白静建议家属立刻转院至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经上级医院急诊治疗后,老人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做延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