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智和 通讯员 郭长旺)日前,记者从丰台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工程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扬尘治理”管理,有效地控制了扬尘污染,项目获得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北京市扬尘治理“绿牌”工地,并承办丰台区绿色施工观摩活动。
记者了解到,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工程位于丽泽金融商务区核心地块,占地面积1.7万㎡,总建筑面积22.75万㎡。建筑高度200m,地下5层、地上39层,是集办公、会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标建筑,由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
“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工程的建设,是新华社与北京市政府开展金融信息服务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新华社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的重要支撑。工程将建设成为绿色智慧金融信息大厦,为‘金融+科技+文化’新型融合业态新兴金融产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也将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丰台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严格落实扬尘治理要求,分包进场前与总承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其中包含分包绿色施工承诺书、扬尘治理协议,明确各分包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责任。现场设置环境监测系统,要求场界空气质量指数PM2.5、PM10不超过当地部门公布数值,一旦超出,立即启动扬尘智能喷淋系统洒水降尘。
“在基坑工程施工阶段,使用了智能化车辆冲洗系统、现场扬尘智能喷淋系统、基坑围挡喷淋系统、扬尘噪声检测系统、隔音吸尘草皮等方式维护现场环境。智慧工地监测到扬尘超标可自动开启喷淋、雾炮装置联动降尘。对现场裸露土及土方集中堆放地点采取100%覆盖措施处理。”总承包施工方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采用废泥浆泥砂分离再利用技术。在成槽施工过程中,地连墙成槽外排泥浆中含泥砂量较多,且严禁泥浆直接外排,常规方法需要采用吸污车全部排至污水处理厂。通过泥浆除砂机处理后,得到的砂粒用作管线沟槽回填、防汛沙袋、临建砌筑等,能够使泥浆重复使用,净化效果好,减少废浆排放,保护了环境。
“我们采用预拌流态固化土回填代替素土肥槽回填,利用基坑开挖后或者废弃的原状地基土、渣土等材料,掺入一定比例的固化剂、水之后,拌和均匀,形成密实性好、强度高、流动性强、抗渗性能好、压缩性低的流态化回填材料,解决了常规的渣土外运与素土回填造成的扬尘问题。”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主体结构及装饰装修施工阶段,现场配备焊烟收集器用于焊接、抛光、切割、打磨等工序中产生烟尘和粉尘的净化以及对稀有金属、贵重物料的回收等,净化大量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金属颗粒。该装置采用在源收集技术,采集效率提高30%以上;采用了先进的多级净化技术,烟气净化率可达99%以上。该装置能够显著降低环境中的烟气浓度,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释放。
丰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高空垃圾处理,项目通过安装防尘降噪式分体垃圾通道,有效提高垃圾外运速度、缩短施工周期、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过程噪声及扬尘污染。另外,现场配备20台无动力扫地机,将垃圾轻松回收到集尘箱内,工作效率是人工的4至6倍,可以将清扫和收集工作同时完成,而且无噪声、无尾气排放、无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