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林瑶 通讯员 张佳会)5月20日,新村街道在国家法官学院报告厅举办学院式街区建设启动仪式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会议。
“新村街道辖区内有4所高校,深化校地联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探索方向。”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充分挖掘辖区教育资源优势,整合调动各方资源,打造学院式街区,创新校地协同联动机制,推动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活动现场,新村街道与国家法官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共同启动学院式街区的建设,从党建共建、双创共促、社区共治、校社共融、文化共享等方面着手,发布十项街道2024年学院式街区建设重点任务项目库,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新范式。
新村街道与国家法官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坛医院、北京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党建共建合作签约,建立健全党建共建集群矩阵,推动院校各级党组织与街道、街区功能组团、社区村结对共建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开展党建活动,实现党建共建。加强校地干部交流与人才培养,建立校地双向交流培养机制,形成学校与街道办事处、企事业单位、各类研究机构的人才互通格局双创共促。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体系,整合产业空间打造创新中心,实现双创共促。新村街道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建立社会工作专项合作关系,通过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立紧密联系,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高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实现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和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社区共治。(下转03版) (上接01版)
新村街道会同辖区院校、樊家村派出所、花乡法庭、区相关单位联合成立新村街道校地警庭联盟,强化信息共享、力量联动,保障校园周边安全有序,实现校社共融。从街区文化工作领域夯实学院式街区建设基础,围绕轨道交通、医疗和法治等特色街区文化,展示街区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提升街区的文化影响力。与学校联合建设书香新村阅读空间,塑造街区的书香气质,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以文体活动为桥梁增进校地友谊,凝聚地区发展动力,实现文化共享。
与此同时,新村街道将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中心,统筹辖区内外高校专家学者资源,成立“新村发展智库”,在发展研究、政策建言、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有针对性地结合街区功能组团发展需要或基层治理难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推动新村成为学校的研究基地、学校成为新村的发展智库。新村街道将凝聚合力,不断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发挥好党建协调委员会平台的作用,深化工作对接、资源对接,共同促进区域发展。
“作为全区首个学院式街区,新村街道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拓展校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在教育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加快推进学院式街区建设,实现院校与街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良性互动与优势互补。”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