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中国同龄人,见证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我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保证首都菜篮子和果盘子是第一位的,要把这份使命传递下去,为首都人民造福,为全国人民造富。
记者见到张玉玺时,他刚刚从会议中“脱身”。高频的工作、各种突然而至的拜访,他的整个下午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忙碌,但精致的细边框眼镜、整洁熨帖的白衬衫,让这位70岁长者始终保持着年轻的精神状态。说起一手创建、一路见证发展的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张玉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最早的新发地仅15亩地
张玉玺有一段不长的军旅生涯,1976年从海军部队退伍后,他回到了出生、成长的新发地村。“那时候任村里的放映员兼统计员,入党以后又担任了新发地农商联公司的党支部书记。”
彼时的新发地农商联公司,与如今承担着首都90%以上农产品供应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1985年,张玉玺担任公司农业经理兼渔场场长时,北京的农产品供应还是以近郊“朝海丰”为主、远郊为辅、外埠调剂。
1985年后,此前负责北京市统一收菜、销售的北京市第二商业局逐渐退出,农民开始自发形成新的市场。张玉玺回忆,每天凌晨4点多,村子路边都是卖菜的人和车,“城里”的菜商也会赶来这里买菜。上午9点,路上的人和车开始散去,却和赶着上班的公交车、私家车混杂在一起,交通十分拥堵。
“交通堵塞引起了居民的很大不满,但是不让卖菜,菜农生计也是问题。”张玉玺说,那时不少菜农向他诉苦,“不让我们在路边卖,可去城里卖菜一去就是一天,家里的活没人干了啊。”
作为农业经理的张玉玺下决心改变这个状况,1988年,他拍板圈定了15亩地,专门提供给菜农卖菜。
一时间,新发地村这个15亩的“小市场”远近闻名,邻村的菜农也赶来这里卖菜,“很快就满了。”张玉玺只能扩大圈定面积,从15亩、40亩、60亩一直到100亩。随着面积的扩大,新发地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连河北的菜农都来了。”
治安好了市场才能发展
从15亩到100亩,再到现在的1680亩、约1300名员工、年交易量1690万吨、交易额达到1080亿元……如今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打响名号的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就这样一步步建立起来了。
张玉玺将其归功于市场机制的选择,但他更清楚,想要把一时的火爆延续下去,必须在企业管理上下功夫。可放眼当时的团队,谁都没有管理大企业的经验,张玉玺又一次“从头再来”。
“商贾云集才是市场,买方卖方都来才是市场。”张玉玺认为,做强企业首先要满足商户的需求,了解他们真正的难题、诉求和期待。他先是“化装”成商户,拉着两车西红柿到距离北京不远的内蒙古乌兰察布贩卖,了解买卖过程中商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接着,他又“化装”成买家,跑到河南漯河买大蒜和黄瓜。一买一卖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了许多市场管理的办法。
一次“化装”过程中,无业人员的挑衅让张玉玺意识到治安管理的重要性。“那次回来我就开始抓治安,这类现象必须杜绝,给买卖双方都提供安全的交易环境。”治安好了市场才能发展,张玉玺说,这个理念到现在也没有变。
张玉玺还买来管理类的书籍进行理论学习,在他的主导下,工作人员不能在市场购买商品等内部约束条例相继出台。
为首都人民造福,为全国人民造富
进入新时代,新发地的任务也变得更重要。由于承担了北京90%以上农产品的供应,如何保障首都的农副产品供应安全是张玉玺现阶段考虑最多的事情。
“首先是要提高农产品供应的可控率,把可控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其次是要增加市场储备,保障极端天气供应。”他回忆,近些年,唯一一次动用市场储备是2010年冬天,当年1月北京连下三天大雪,高速路连续多天关闭,菜运不进来才动用了储备物资。“现在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供应是非常有保障的,哪怕是在极端天气里。”
不只给首都人民造福,还要给全国人民“造富”。张玉玺介绍,目前新发地在全国建有12个产地市场,不少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帮助当地脱贫,开展消费扶贫,其中试验成功的“兰考模式”已经在全国推广。
新发地村的面貌也因为这个农贸市场“改头换面”,“市场发展好了,有了资金的积累,我就在思考怎样解决农民的致富问题。”
2002年,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通过银行贷款在当地建设了天伦锦城等3个现代化社区,占地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让当地农民有机会“上楼”,改善了居住条件。农民成了集体经济的股东,每年享受着分红,同时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此外,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还自掏腰包建设了占地600多亩的公园,全新修建了新发地辖内的路网,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
张玉玺说,他的初心很简单,原本只是想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他慢慢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身上的任务愈发艰巨了。
张玉玺今年70岁,他说这种使命就是要永远干下去,培养好接班人,确保北京的菜篮子、果盘子不间断。“我们的400个商户、100个‘百强百王’(100个单品销售大王、综合经营百强),他们就是我们的抓手和希望。”张玉玺说。
■ 讲述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乌黑的头发、敏捷的反应、稳定的语速,在中老年人身上常见的“三高”,70岁的张玉玺一样也没有,他总结说,“生命在于运动。”
因为曾有过一段海军生涯,张玉玺的游泳水平不错,一直到现在每天下班后还坚持游泳1500米。不沾烟酒,也很少应酬,一日三餐营养简单,早饭玉米面粥、鸡蛋和咸菜,中午有时间也坚持回家吃饭,“这要感谢我的老伴,她把我照顾得很好。”
从1976年回到新发地村,到2004年任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党委书记,再到2015年退休,现任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作为企业管理者的经验和年龄伴随着新发地市场的发展不断进阶,而他的心态还如同年轻人。
“新发地从小到大,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不能有一点儿戏。”张玉玺现在还经常出差,一年有超过1/3的时间在考察市场。
70岁还在一线工作,并非“恋栈”,张玉玺觉得自己还有使命没有完成,“我们要把这份事业传递下去,要把艰苦创业的精神传承下去,这件事我们一定要做。”
总结起自己保养的秘诀,张玉玺说,“只有革命人,永远是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