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原梓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5月24日晚上7点,方庄街道一方书庄3层一方剧场内正在为百名自愿报名的家长开展学习共同体课堂展示课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时也拉开了北京市第十八中学“聚·宽”第二期家长夜校的序幕。
在夜校现场,来自十八中教育集团的陈辉老师以《两小儿辩日》为主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文中孔子与两小儿辩论过程中谁是谁非。其间,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不断抛出问题并由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作答,在形式上,采取集体讨论、单独回答、相互辩论等多种方式。记者注意到,讨论过程中涉及语文、物理、数学、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这个课程应该是六年级的难度,但是今天主动报名来的多为五年级学生,临时组队进行探索。在我们课堂当中,像这种探索模式十分常见,学生们不再是就课本熟悉课本,而是对知识进行综合探讨,通过这样的课堂展示,我们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家长孩子们在学校的真实状态,让家长熟悉他们在课堂的状态,并引导家长们在课后应该为孩子做哪些事情。”十八中附小校长王志清介绍。
课后,“明远教育奖”、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党委书记、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北京市特级校长管杰为家长们作题为《建设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的主题交流。从为什么要提出要强调孩子们批判性的思维到如何触发孩子们的自主性自发性学习,从家长如何关注孩子早餐到学校社团如何参与,从孩子们如何选出“95分”以上老师到学校如何发展的理念,管杰和百余位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
学生家长陶婷说:“下次我还要来,我家孩子从小学就是在十八中上的,现在已经读高一了。平时我对课堂了解得并不多,今天这次活动让我知道应该在课后如何配合学校共同保障孩子们的生活。”
这是北京十八中为家长举办的第二期夜校,“家长夜校实际是家校共育生态圈的建设,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家长有很多教育问题无法找到答案,所以我们搜集归纳了典型问题,通过夜校的形式来给家长答疑解惑,这是我们创建夜校的初衷。”北京十八中教育处主任佟萌说。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北京十八中与方庄街道办事处共同创新成立了“方庄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会”,整合形成区域育人合力。为解决家长的现实育儿需求,提升家校社共育质量,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集聚优质教育力量,举办“‘聚·宽’家长夜校”,并努力建设教育辐射社区、社区支持教育的家校共育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