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在得天独厚的区位与文化优势下,丰台区诞生了一批传承时代文明、发扬志愿精神的各类宣讲团队。他们不仅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光与热,还善于分享自己的温暖故事,传播爱与力量。本期起,我们锁定丰台宣讲员,看他们如何用动人故事宣扬时代主旋律,凝聚奋进正能量。
本报讯(记者 张怡飒 赵自谦)教师、志愿者、宣讲员,这三个写满了“奉献”的身份角色,也可以汇集在一个人身上。今年34岁的孔玥是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也是丰台区的“十佳宣讲员”、优秀志愿者。从教11年,参与志愿服务16年,经历了几十场宣讲,她温暖有力的声音遍布丰台区乃至北京市的各个角落,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故事打动,和她一起在志愿服务领域走出了康庄大道。
用志愿爱心编织一部“无声”童话
提到孔玥的志愿服务故事,还要从2008年她参加奥运会服务开始说起。“那年我读大二,光荣地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竭尽全力为运动员提供服务。也是从那时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种子在我心中悄然扎根。”
2013年,来到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任教的孔玥没有忘记自己的志愿初心。“这些年来,要说最令我难忘的志愿服务,要数我们与北京天云言语康复中心的对口帮扶。”
北京天云言语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天云”)是个社会慈善组织,中心有三十多名患有听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的孤残儿童。一个偶然的机会,孔玥在朋友的带领下走进了天云。刚走进教室,一只小手拽住了她的裙角,孔玥低下头问:“你好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得到的却是孩子的沉默。后来孔玥得知,小女孩叫小雨(化名),是个失聪儿,虽听不到声音,但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令孔玥十分难忘。
这一次到访让孔玥深受触动,在天云还有许多像小雨一样的孩子,但中心教育条件有限,物资也不充裕。“我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要尽我所能,让这里像小雨一样的孩子都能感受世间的美好。”
回校后,孔玥把她和天云的故事以连载的形式发布在校园公众号上。很快,学校的学生成了第一拨志愿群体。“老师,我想和您一起。”“我也想去!”有的学生找到孔玥,想和她一同帮助天云的孩子们。后来,孔玥组建了“丰职风向标”——天云志愿服务分队,与天云正式建立起对口帮扶。
“刚开始团队只有三五人,后来学校大力支持我们,队伍人数越来越多,一整个中巴车都坐不下。”孔玥笑着说。让她记忆犹新的一次帮扶是在2017年,她和二十多个学生一起前往四十多公里之外的天云。“早晨六点半天没亮出发了,到了之后大家各司其职。我们有的为孩子们包饺子;有的教孩子们跳舞、做手工;有的为中心进行环境创设,在白墙上彩绘图画,天云充满了勃勃生机。”
用工匠精神打磨每场宣讲
2021年,孔玥的德育教育体系愈发成熟,想要与大家分享的心得体会也越来越多。6月,孔玥第一次走上了“北京市大中小幼讲述我们的育人故事”启动仪式上宣讲的舞台。
“那次我的宣讲主题是《一朝志愿者,终身志愿情》,最后被收录在了《北京育人故事集》里。”孔玥说,也正是这次契机,叩开了她的宣讲“心门”。“去舞台上宣讲,不仅能提升我的个人素养,还能借助各方平台的力量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人,鼓励他们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在孔玥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两个蓝色文件夹被塞得满满当当,里面是她入职以来的各种荣誉证书,最近的一个是今年2月获得“十佳宣讲员”称号。提到证书背后的故事,孔玥将思绪拉回到了2023年初。
“听说丰台有很多乐于奉献、专业素养过硬的宣讲员,我想和他们交流交流,同时把我们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带着学习和传递志愿精神的初衷,孔玥成为2023年丰台巡回宣讲团队的一员。“我的宣讲稿主题为《传递》,讲我们和天云的温暖故事。宣讲之前,我们曾有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孔玥清楚地记得,她当时对着宣讲稿逐字逐句抠细节,“怎样表达才能更生动?这个地方是不是这样说更合适……”一千多字的宣讲稿,孔玥对着镜子一遍遍读,遇到问题就反复斟酌修改,直到自己满意。“稿子递上去后,专业老师们又帮我继续打磨,稿件这才趋于完美。”
2023年1月4日,孔玥在北宫镇进行了首场巡回宣讲,铿锵有力的声音、温暖动人的故事,让台下的观众无不动容。“首场宣讲后,观众的反馈给予了我极大的信心,还有人主动找到我,打听天云的情况。”孔玥说。
两个月的时间里,孔玥和宣讲团的10位成员一起,走遍了丰台,“丰台区的所有街镇、委办局,我们全部去了一遍,一共进行了五十多场宣讲,平均每天两场。”高强度的宣讲并没有让孔玥感到疲累,反而乐在其中。“我们和天云的故事被更多的人听到、看到,很多人都成为支援天云的一分子。”
2023年8月,孔玥代表丰台区宣讲团参加了北京市“强国复兴有我”宣讲比赛,她和天云的故事也因此让更多的人知道,孔玥也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宣讲员”称号。
这一年,孔玥宣讲的脚步从未停息。2023年11月,她还参加了贵州省乡村振兴帮扶活动,为平塘县中等职业学校和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的1400余名在校师生进行了“青春知行就业指导宣讲”,帮助青年学生清晰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用“微宣讲”凝聚强大力量
随着巡回宣讲的结束,孔玥把精力再次放到了与天云的对口帮扶上。“之前的宣讲让我收获了一大拨‘粉丝’,如今帮扶天云的力量越来越强,学校的志愿服务也开始有了规模体系。”丰职每个月都有特定的志愿服务内容,如每年的6月和12月都会组织爱心义卖活动,并把每年的12月定为学校爱心公益月,学生们自主开展义卖活动,并将收入全部资助给帮扶方。每到义卖日,大家会把自己十分宝贝的东西拿出来卖,“我喜欢的大家肯定也喜欢,准能卖个好价钱。”孩子们对孔玥说。
“一颗爱心就像热情的火把,能够照亮并带动身边所有人。”孔玥说,在集体带动下,一些家长也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有个名叫王杉的学生让孔玥印象最深。“十五六岁的年纪,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却总牵挂着天云的孩子们。”王杉的妈妈、姐姐也加入到了志愿服务中,擅长舞蹈的王杉带领孩子跳民族舞,妈妈和姐姐则为孩子们做饭、整理内务。
孔玥身边的人也纷纷加入帮扶团队,“我们有个十来人的成人帮扶小团体,有我在巡回宣讲时认识的同事,也有丰台区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
“宣讲团有位崔老师,现在是天云的‘大厨’,每次去之前他都会在家提前炖好一大锅肉,第二天拿到中心给孩子们做烩菜,做完就默默离开。还有组织宣讲活动的张姐,她常常给孩子们送去新鲜牛肉、日用品等。”谈起这些暖心事,孔玥感慨万千。
如今,除了天云志愿服务分队,学校的“丰职风向标”志愿服务队规模也越来越大,志愿者们如同“星火”在各个地区发光发热。他们打造了扶贫扶弱、尊亲关爱、绿色文明、责任担当、技术创新五大志愿项目,成立了十支志愿分队,帮扶连片贫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23个,对口支援学校50余所,受益师生2235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师志愿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走进福利院,走进敬老院,走进“白血病患儿的新阳光病房”,无私无畏地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
“只要宣讲能带动一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我就会继续做下去。”现在的孔玥是丰台区“丰台好人”志愿服务宣讲团宣讲志愿者,她会带着爱与希望讲好每个温暖故事,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