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隔离期未满无法提前下沉支援,但我不想再等待了,琢磨着如何提前展开线上“支援”。3月2日,在单位大力支持下,我为关怀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开展了“云陪伴,共战‘疫’”线上志愿服务项目,向有关爱陪伴、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方面需求的社区工作者子女进行同步覆盖,并在“丰青OnLine”微信平台上发布了第三轮志愿者招募令,重点面向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以确保志愿服务得到有效落实。
之后,我按要求到政馨家园社区进行下沉支援,线上志愿服务也同期持续展开,同时守护社区的“家门”和“后方”。下沉期间,从不懂到通,从不会到干好,从不理解到被信任,我在支援社区防控工作中增强了本领,磨砺了党性,收获了青春最好的成长。
真抓实干 确保“沉”得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众口难调,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如何把工作做好做到位,做到让居民满意,对下沉干部来说是一次考验。
3月9日一早,我到政馨家园社区居委会报到。第一项任务是参与社区值守。因为对小区居民不熟悉,对社区情况不了解,对防控各项工作细节不掌握,值守头几天,最常听到的话就是“您是居委会的吗?这您都不清楚?”怎么办?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留心观察,主动学习,尽快把自己融入进去,变成合格的社区工作者。
值守轮班间隙,我主动接听来电、接待来访居民。前期社区按照包片入户传统已对人员进行地毯式摸排,为了提高后续返京人员登记和隔离环境检查确认工作的效率,我抓紧了解小区楼层区域和对应的负责人,记清线上登记、12345热线、居住卡、社保、生育等各类专项工作的负责人,方便为民服务。
封闭管理期间,门岗值守压力较大。政馨家园社区共3个小区,常住人口8100人,住户3478户,加上各小区都有底商,共120家,房屋中介近15家。问题再麻烦也要解决,我和保安、志愿者再次协商分工,确保不让门岗处因为进出检查登记发生拥堵。
我还针对值守工作提出建议,要尽量统一执行标准,进一步细分测温、查证、登记等工作,在不影响值守的情况下抽出人力为隔离人员送快递、清倒垃圾等,以减轻集中配送时的压力。
主动担当 做到“沉”得实
在平凡琐碎的重复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毫不退缩,在社区居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是新一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下沉第4天,我在一区值守时碰到一对刚返京的夫妻,行李特别多,我觉得可能是国外返京人员,赶紧上前询问。这对夫妻的确是刚从美国返京,已经提前跟居委会电话沟通。我立刻电话通知该户的包片负责人,指导他们做登记,接着介绍居家隔离的要求,帮他们扫码进群。考虑到美国疫情蔓延情况和周围居民的关注,我让他俩在门岗帐篷中等待社区工作者一同入户。第二天,这对夫妻的邻居向我提出建议,加强对该楼层走廊和电梯的消杀,及时清理被隔离人员的垃圾废物,我转告了物业。事后我也回忆自己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但转念一想,岗位职责要求迎难而上,大批“逆行者”就在眼前,青年人肯定要做先锋,在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
主动问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倾听他们的诉求……就这样,我和居民们逐渐建立起信任,争取到他们的支持配合。一位老大爷戴口罩总不规范,进出小区也不出示出入证,保安劝告时还被他训斥。我头两次提醒他,他看我脸生不理我,接着质问,“我在这住十几年了,你不认识我?问问看谁敢问我有没有出入证?”我没有妥协,每天他走过门岗时,我都会继续心平气和提醒他,不到一周,老大爷也像其他人一样戴口罩和出示出入证了,还冲我点头示意。
用心服务 力争“沉”得暖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就要主动询问居民的潜在诉求,及时加以解决,要把问题困难想在前,把应对决策准备在前,用精细化优质服务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疫情期间,满足隔离人员正常生活需求是我们的工作责任。每周一、周四下午,我们坚持为隔离人员集中配送他们向超市订购的生活物资。记得有一次,我和3区负责人用手推车装满9个快递箱,送到6层隔离家庭。男主人看到我是女生,隔着门不停道谢,那时我心里是暖暖的。
京心相助、支付宝健康码、北京健康宝、防疫行程卡……每一次大数据应用的更新升级,都会使社区工作量叠加。4月30日,北京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当时,我正在居委会值班,居民来访和来电咨询一整天都没断过。“五一之后返京还用不用隔离14天”“正在隔离人员如何办理解除手续”“再返京后健康码是否能显示正常”“返京时‘京心相助’小程序是否还要进行填报”……数不清回答了多少遍这些问题,但当听到居民开心兴奋地说着“谢谢”时,我觉得所有的解释都是值得的。
细数支援社区防控工作期间的苦乐,印象最深的是主动给我们送上成箱消毒液的女业主,中午骑摩托车给附近值守人员连送三天烧饼的店家,每天下午都在三区参与值守的田大爷,还有帮忙给隔离人员送货的热心居民,这些最可爱的人早把我工作中的苦冲淡了,也令这段下沉经历充满温暖和感动,更坚定了我战胜疫情的信心。
(丰台团区委 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