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丰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张宸铭
朱晗,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舞蹈家,研究生硕士学位,第十三届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丰台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现就职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教师。荣获国内外多项专业奖项,其代表作包括《施琅》《伯牙绝弦》《月上贺兰》《泥人》《千手观音》《丝路花雨》《圆明园》等。浙江卫视中国好舞蹈人气选手,代表作《人家》《兄弟》。中央三套中美舞林对抗赛大满贯获得者,代表作《卷珠帘》《红蜻蜓》《时光》。东方卫视新舞林大会作为导师,搭档杨丞琳。冯小刚电影《芳华》中饰演小邓和舞蹈《沂蒙颂》领舞。
轻盈流畅,飘逸灵动,宛如精灵,这便是我初见朱晗的印象。这位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的“帅哥”,享有舞蹈艺术家、项目制作人、舞剧编导、选秀达人、主持人、影视演员、大学教授、舞协主席等一系列头衔,凭借在《中国好舞蹈》《中美舞林大赛》《新舞林大会》等电视平台上的亮相,拥有了不少粉丝。作为一个舞者,朱晗不仅获得“桃李杯”“荷花奖”“全国舞蹈大赛”“华鼎奖”等赛事大奖,在《芳华》等多部影视剧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一系列成就让人感叹他的才华与天分,但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1 舞蹈是灵魂伴侣
虽然已是一位成功的舞者,但朱晗那双格外明亮的眼睛透着淳朴与真诚,言谈中能明显感受到他所带有的南方人的细腻与灵气。这位出生于九江庐山脚下的舞者,虽已年有不惑,看着却像一个未脱稚气的大男孩,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凡事充满了探索般的热情,而且认准了就会执着坚定地走下去。
“我致力的舞蹈兼有国内和国外的经典,中西合璧,把东方具有辨识度的艺术元素进行创新,让舞蹈作为一种新鲜和传统的元素,带给更多人以享受。”朱晗如是说。
他的作品极尽形体之美,一招一式展示出古典舞的气质。轻盈的身姿、流畅的旋转跳跃、如蜻蜓点水般完美的身姿,那古典的气韵,让人叹为观止。
其舞蹈作品以古典舞为主线,具有民族传统特色和古典风格,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和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十几年的苦练和坚持,朱晗深知舞蹈是自己的灵魂伴侣,是最懂他、最能表达他的一种方式。
2 不平凡的艺术之路
如此具有天分才华的艺术家,竟然出生于普通家庭,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滋养了他自由成长的艺术之躯。
多年以后朱晗回忆起过往,又有了新的感悟:“当年我一心向往编导系,现在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感悟到‘自然为之’的道理—编导不仅是学出来的,更是对生活的感悟与凝练。”
现实社会的各种景象不仅没有污浊这颗年少的心,反而埋下了一颗坚定的炽热的理想种子。
朱晗提到一个细节,母亲在大学期间陪着他在北京租房,有一段时间每天熬药送到校门口,站在那一直等到他喝完。我感受到他内心柔软又深情的一部分,与家庭紧紧相连,虽然父母不能给他艺术的基因和资源,但却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和无微不至的爱。
朱晗坦言,自己的表演之所以会在观众中产生共鸣,源于其丰富的经历,“我觉得我永远是一个孩子的心态,对生命葆有新鲜的觉知,永远在‘探秘’”。
2006年,朱晗毕业后进入北京歌舞剧院即被评为首席主演;同年8月,凭借独舞《施琅》荣获由文化部主办的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文华艺术院校中国古典舞A级青年男子组别二等奖,并在该组别比赛中获得技巧组合全场第二的好成绩;同年,河南省歌舞剧院邀请朱晗参加原创舞剧《风中少林》的演出,担纲男一号天元,演出获得了当地领导和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2007年5月,朱晗参加了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中古典舞展演节目《古韵雄风》的录制;2008年4月,赴台湾参加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台中县文化建设基金会和台湾东森媒体集团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2008妈祖之光》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文艺演出,再次担任主演;同年8月,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分赛场山东青岛奥帆闭幕式演出,担任《激情风帆》的领舞。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期间,朱晗多次参加奥运村的消夏文艺演出,为各国参赛运动员呈现了富含中国特色的文艺节目。同时,参加本院排演的乐舞诗《紫气京华》的演出,担任男一号;参加甘肃省歌舞团排演的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受邀担任领衔主演男一号、反面人物“窦虎”。这两部大戏均入选奥运会期间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献礼剧目,《丝路花雨》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演出,深受观众欢迎。
2008年,朱晗凭借小舞剧《泥人》获得了文化部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文华节目表演一等奖。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部独立作品,也是他参与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在作品中他饰演主人公“爷爷”,由于人物反差巨大,卸妆之后无人辨识出来。他高度诠释了这个角色,将长期积累的揣摩铺陈在上面,取得了空前的反响。
在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万马奔腾》中朱晗领衔饰演“头马”,飒爽的英姿和澎湃的激情、完美的技术技巧,让万千中国观众记住了朱晗这个名字。
朱晗在2014年浙江卫视《中国好舞蹈》节目中自编自跳的独舞《人家》讲述了他作为北漂一族的真实感受,引起了很多北漂、南漂青年的共鸣。双人舞《哥哥》把朱晗柔情、儒雅、有爱的一面展现得恰到好处,呈现了充满温情、充满爱的大哥哥形象。自此,他的名字在舞蹈界和文娱界为大家所熟知。
在2014年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央视一套播出的中美舞林对抗赛中,朱晗是中国队的一员。在三天的比赛中,每一轮朱晗的三个舞蹈都获得了五位中外评委的全满分。
对于朱晗而言,舞蹈已不仅仅是舞蹈,而是超越了工作的意义,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深入骨髓的热爱,是最懂的知己,开心时可以尽情起舞,不开心时放上音乐跳上一段,所有的阴郁瞬间烟消云散,舞蹈已成为他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
这一年,他获得了华鼎奖中国最佳舞蹈演员奖。苦练,汗水,泪水,在挣扎中坚持走下去,站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峰。
2015年,朱晗自编自导自演的重要作品,青年艺术人才北京舞蹈学院展演系列、中国古典舞实验舞剧《伯牙绝弦》在北京舞蹈学院沙龙剧场正式演出,文艺界各级领导专家坐镇观摩指导。这部作品除由朱晗、陈伟科联合担纲总编导外,还特别邀请了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舞蹈编导黄晶、李程,舞美设计王立峰,作曲杨翼,服装设计薛军峰,造型设计王岩,灯光设计李超、王毅,优秀舞者张娅姝、李郦鲸等人加盟。舞剧的群舞团队主要由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16级部分学生担任。现场出色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舞剧以高山流水遇知音为创作线索,人性的考问作为核心主题,将家喻户晓的古代故事进行解构,在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设立伯牙妻的角色。舞剧将伯牙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行放大,让最为残酷的人性抉择成为剧中的核心部分。舞剧试图超越时空,通过对人性与道德的考问,探究生活的本然意义,以及在真实的人性矛盾中如何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
同年4月12日,朱晗的首个舞蹈专场表演《一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约会》在北京知音堂上演,这是一场实验性的古典舞表演。所谓寻知音,即是与内心深处的灵魂对话,希望通过古典舞和观众交流。整场演出中,朱晗运用古琴、古乐、古典舞,用古典的方式演绎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表演中有琴声剑舞,有高山流水,缠绵婉转,荡气回肠。朱晗首次呈现自己的古典舞专场演出,与喜爱舞蹈的观众进行现场交流。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朱晗还与观众对话交流,分享古典舞的表演和教学经验,让热爱舞蹈的观众感受古典舞之美。
3 触电《芳华》
2017年12月15日,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在中国和北美地区同步上映。这部以中国20世纪70 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的影片,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里,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的故事。
朱晗不仅担任这部电影的舞蹈指导,还在电影中出演了角色“小邓”。这是朱晗第一次在电影大银幕上以舞者的身份出现,用电影来记录自己的舞蹈人生。
正如朱晗自己所说,能够担任这部电影的舞蹈指导,能够在电影中以舞者的身份来诠释角色,对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突破。《芳华》中这些精彩的舞蹈片段会成为他舞蹈生涯中重要而特殊的纪念。
对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舞者来说,如何从众多舞蹈中选取最能表达导演意图的片段,如何让观众通过舞蹈来理解并感受导演的情怀是最重要的。幸好,朱晗是技艺精湛的舞者;幸好,他遇到了冯小刚导演。他能展现的是舞蹈的技巧,而冯导要借电影表达他对那个年代的一种反思的态度—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年代、最充满激情的梦想。磨合,是任何一部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 用“年轻态”教书育人
2016年,已是国家一级演员的朱晗被正式调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由著名演员成为教书育人者,他又面临着怎样的角色转换呢?
“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或长辈。我认为年龄不重要,而心态很重要。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当成长辈,那年轻人就会和你有距离感,永远仰视你。而我觉得我们的关系应该是平视,就是大家互相交流,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经历,我永远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和年轻人相处。可能我活到80岁还是这种心态。”
不管是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还是舞蹈选秀赛场,抑或是学院授课,朱晗将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带入大众视野,在改编中,打破高大上的“次元壁”—在编导中,朱晗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舞蹈的趣味渗透进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中。在表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碰撞”。不同的元素都可以和谐地在他的表演中体现出新花样。朱晗认为,每一种艺术元素都有其属性,在演绎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活力。
对于舞蹈本身和自己获得的成绩,谈及未来的道路,朱晗没有更多的企图和奢望,只愿能跳的时候尽情去跳,能教学生的时候尽力去教,能编舞的时候做一个好编导,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让更多的人了解舞蹈,喜欢舞蹈,通过舞蹈获得快乐。
5 履职丰台舞协
2018年12月,在丰台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陈爱莲等著名舞蹈家的倡议下,丰台区舞蹈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丰台区舞蹈家协会成立大会召开。丰台区舞蹈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是丰台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丰台区文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规划宏伟蓝图、共商文艺事业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会上,朱晗当选为丰台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也是最年轻的主席团成员。谈及未来协会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他畅谈了自己的四点体会:广泛发掘艺术土壤,提升创作空间,增强广大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的热情。继续吸揽培养舞蹈人才,壮大协会建设。做好舞蹈大讲堂和第二届丰台舞蹈大赛活动,发现并培植好的艺术作品。打造丰台自身的舞蹈文化品牌,办出丰台特色的文化系列活动并传承下去。
舞蹈的制造材料来自于民间,舞蹈的创作更该“回归土地”,贴近日常生活。近几年喜欢舞蹈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对于舞蹈的“出圈”,朱晗也有自己的看法:“舞蹈,就是与民同乐。很多人认为民族的一定是要‘土’的,但我觉得‘土’是我们的一个符号。这个‘土’其实可以理解为接地气。艺术是从民间走出来的,一定要不忘初心。丰台区有很大的民间元素累积,有很好的群众参与基础,我相信未来丰台区舞蹈家协会一定能壮大,发展得更好!”
“其实做原创舞蹈作品很不容易,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大多数人看到的是舞台上演员们璀璨夺目的一面,却不知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我的作品是从构思、采风、创作一步步进行的,加上排练,至少要花一年的时间。所以,鼓励民间创作,发现好作品,是一个长效机制。”
“舞蹈呈现效果很丰富。因为创作是扎根地域的,经过广泛的采风。每个地域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如此这样,依照地域文化创作的舞蹈作品自然呈现出来的内容就各有特色,丰富而有层次。所以,我认为要创作好的艺术作品,就要深入到乡村去,走到民间去,体味人生百态。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我感到肩上是有历史使命的。我必须以我的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承。我想通过这样的采风创作告诉我的学生,他们将来应该怎么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他们的创作来源就应该是来自人民,来自我们扎根的土地,来自我们生存的地方。”
6 用舞蹈讲好中国故事
朱晗确实挺忙的。从传统的大型演出,到各类综艺节目,再到影视,他一直奔波在路上。在他看来,不论以哪种方式“现身”,都是对舞蹈舞剧的一种传播。“在节目上把艺术传播给大家,和舞台上面对面的呈现是不一样的。舞台是严肃严谨的,而在节目里,会在不经意间产生灵感。
舞蹈可以是历史的载体,而在今天,历史也可以通过舞蹈来达到更好的传播。许许多多的作品中更是凝聚着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智慧和精神文明。
朱晗一直在尝试用舞蹈讲好中国故事。“这几年来,我在学校和剧团一直在尝试用舞蹈分享会和雅集的形式把舞蹈和历史结合起来,让观众更加了解中国古代民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把舞蹈和历史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升趣味性,也可以让大家在了解舞蹈的同时了解历史。
除此之外,朱晗也希望挖掘和培养年轻一代。在他看来,对观众兴趣的摸索、培养至关重要。在“精”与“杂”之间,或许多接触、多了解是好的。针对正在学习舞蹈的年轻人,结合自己的体验,他也有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分享:“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师,对每种舞蹈都了解一点,螺旋式地上升,到一定时候对某一个点突然开窍,那所有知识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朱晗告诉我,他会继续挖掘、提炼、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喜欢舞剧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