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贴心公共服务,打造优质产业生态,区政务服务管理局践行丰台“和气”精神内核,将增强企业群众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努力的目标,将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企为民服务的总前台、总窗口。打响“丰台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为丰台区“倍增追赶、合作发展”赋能增力、保驾护航。
本报讯(通讯员 彭丹)“几年没见,大红门地区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啊”“前几年还来福成大厦买过服装呢,现在都大变样了,这儿摇身一变成了为咱老百姓办事的政务中心了”。市民王先生欣喜地说。
自2017年北京加快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步伐,福成大厦也在大红门地区的疏解范围之内。疏解之后还需促提升,如何腾笼换鸟转型升级成为了摆在面前的一道新课题。2019年,丰台区落子南中轴,将原福成大厦改造成区级政务服务中心,2021年4月正式开厅运行,成为全市首个将“疏整促”腾退空间更新升级成为政府服务企业群众的项目。
“一窗通办”解难题
区政务服务中心处于南中轴地区,坐落于规划的首都商务新区,距离天安门6.6公里,毗邻南三环木樨园桥,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进入大厅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2个综合服务窗口,主要办理企业开办、小客车指标等业务。二至五层分别是不动产登记、婚姻登记、出入境、税务、社保、医保等专区。将与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集中至一门办理,有效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到处跑、来回跑”难题。
在一层综合受理专区,1300多个事项可以在任一窗口无差别办理,在社保专区综合窗口实现全部业务一站式办理,出入境专区设置“两证联办”专窗,开启服务外国人才居住和工作许可证提速办理,让办事群众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社保专区设立“帮办专家工作室”,协调处理疑难问题,当日办结。外埠事项多方联系,力争五个工作日办结。税务专区设置“微蓝+”办税专家点位,协调特事特办、容缺受理涉外服务,实现了特事特办、难事帮办。
各楼层均设有特色自助服务区,网办事项无需窗口等候,一层自助服务厅更是24小时不打烊,让企业群众办事省心又便捷。推出零见面服务,通过远程指导、双向寄递,为群众提供一次都不用跑的办事服务。
多渠道为企服务
“我想新开办一个企业,但是不太清楚需要办哪些手续,都在哪里办理,你能帮我一下吗?”“好的先生,您别着急,您详细跟我说一下您想要开办的企业类型,我帮您查一下所需的材料。”这是每天都会发生在咨询台的对话,这正是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优质为企服务,让企业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
建立“1﹢×”服务团队,为新设企业提供“一窗申报,全程办结”陪伴式服务,对重点联办事项提供管家服务。目前,企业可以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营业执照等领域享受联办管家服务。
设立“绿通工作室”,建立全楼服务联动机制,开通“全楼帮办”直通车,为丰台区发展伙伴、链长单位以及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式帮办服务,助力丰台倍增发展。
综合受理窗口同步记录企业群众办不成的事,专人跟进、定向解决,能办成的事越来越多。建立63397070“清零热线”,实现线上咨询平台联动、热线电话畅通有效,以温暖温馨的服务陪伴所有伙伴干事创业。
叫响“好办事”政务服务品牌
“现在有了这张取号单,就能实时看到办理进程,等待办理业务的时间还能去合生广场逛逛,真是挺不错的。”正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小客车指标更新业务的李女士说。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提供优质暖心服务的同时,也着力深化科技赋能,用“智能办”助推政务服务升级。
采用“一人一事一码”服务模式,办事群众只需扫描取号单二维码,即可掌握所申请办理事项办理进度,实现“一码”全程服务。同时在办理页面设置“好差评”功能,群众可一键提交意见建议,实现“差评不出厅”。截至目前,已积累好差评总量645517条,好评率达99.99%。
建设“丰政通”微信公众号,支持线上预约进厅、公积金查询等60个服务事项,实现“一号”预约、咨询、导航、申报。截至目前,通过“丰政通”预约45万余次、申报2259件。同时在单一事项“全程网办”的基础上,将关联事项、系统、服务进行集成引导,精准推送办事信息。
推行77个“一照(证)通办”事项,企业群众仅需提供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之一即可办理,所需材料减少到1种或“零材料”。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逐步提升互联网收件、预审等网办深度,最大程度便捷企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