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原梓峰)8月8日是立秋节气,按照老北京习俗,立秋当天要“贴秋膘”。记者走访京味菜参观,肘子及肉食成为“热销菜”。
当天下午2点,记者来到位于右安门外的开阳楼饭庄,作为街区21年的“老字号”,以京味儿和家常菜为主,每年立秋时节都会准备近千份各色肉食。“今天中午光堂食大概卖了几十份肘子,昨天就开始筹备了,先将肘子进行预处理,高温油炸后再放进锅中酱煮4小时以上,使肘子入味变软烂,即可出锅。”开阳楼厨师长告诉记者。
记者从丰台餐饮协会了解到,有多家餐馆为“贴秋膘”准备了丰富的菜品,比如眉州东坡酒楼的传家东坡肘子、北平食府的鲍鱼红烧肉、蒙宴的精品手把肉和烤全羊……
立秋是秋天的起点,但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结束了,初秋的天气还是会很热,素有“秋老虎”之说。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吴彩凤提醒“秋膘”也不是随便贴的。经过炎热夏季酷暑折磨后,很多在夏天里食欲较差的人,胃口和食欲会逐渐好转。不过,此时胃肠功能仍然较弱,不适合吃太多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否则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贴秋膘”,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在吃肉的同时要吃些时令蔬菜、水果以及豆制品、杏仁、栗子等碱性食物,以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才能秋得健康。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主治医师曹成军提醒,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和肺阴,在以上饮食基础上,如天气干燥,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多吃滋润多汁的食品,如百合、山药、莲藕、芝麻、蜂蜜、枇杷、牛奶等。如秋雨连绵之时,尤应注意健脾化湿,以免阻碍脾胃运化,适量食用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材或药物,如山药、芡实、薏米、茯苓、陈皮、大枣等。